-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政府送事业编制,为进人“预留”腐败路径?
宁津这一探索绕过了正常的考选,会不会给领导亲属进事业单位提供方便?在多地曝出“萝卜招聘”等事件后,人们有理由这样怀疑。
对此宁津县人事局回应称,企业招“双薪双管”大学生,在双向选择之后,县里对其专业及学历进行审查,必须是正规全日制本科以上毕业生,所学专业必须是县里重点企业急需的。招聘过程中纪检部门参与,严格把关。
据张世清介绍,2010年招聘的34名“双薪双管”大学生只有10名为宁津县户籍,其中9名父母亲为农民或工人,只有1名大学生父亲为事业单位职员。“这一政策临时性强,不要说领导子女都不愿意进工厂,即使有这个心,专业也不一定就符合要求。”
事实上,宁津出台这样的政策,背后也有“急于出政绩”的心态。记者发现,有着46万人口的宁津县去年地方财政收入仅1.75亿元,还不如山东有些经济强镇的水平。县财政收入原来在德州市还属中上游,但去年排名倒数第二。急于扭转落后局面是县领导的迫切愿望。
“要发展,土地、资金、人才是三大制约瓶颈,其中人才是第一位的。” 宁津县委书记孙起生说,作为欠发达地区,特定时期如果没有一些超常政策,很难扭转被动局面。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企业招人政府给编制的措施会退出。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马广海认为,企业、事业、公务员……这种严格的社会身份划分,是中国独特的人事体制造成的。宁津的做法不失为“对体制资源的灵活运用”,有其可取之处。但一定要严格程序,审慎使用,避免腐败产生。
但一些专家则明确反对这种“探索”,表示不管出于什么理由,绕过公开考选制度,用权力送事业编制,都必然滋生腐败。因为政策设计留有巨大漏洞,随意混岗使用,即使现在进人没问题,不等于以后进人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