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国外的中产
“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的欲望很多,我的薪水很少,我的日子一直是不坏不好”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晓燕、杨晴川、刘亚南、张皓雯见习记者帅蓉发自布鲁塞尔、孟买、北京 “我就算是中产阶级中的一员。”比利时姑娘劳拉在大学里学习的是中文专业,当她笑着和记者说这番话时,已经成为比利时一家中资机构的员工了。“我对目前的 生活很满意。”她说。
劳拉介绍,她每月2500多欧元(1欧元约合9.25元人民币)的收入在比利时算是中等水平,其中三分之一用来缴税,剩下1700多欧元用来支付房租和自己的日常开销,生活还算比较轻松。
现在,似乎只有在欧洲才能如此轻易找到对生活现状满意的中产阶级,本报记者在几个国家进行调查发现,全球更多中产阶级的生活压力偏大,诚如台湾 歌手郑智化在一首名为《中产阶级》的歌中描述的:“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的欲望很多,我的薪水很少,我的日子一直是不坏不好。”
美国中产面临“崩溃”
美国的中产阶级在最近几年日子不太好过。美国学者在金融危机前就提出,美国中产阶级内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使得中产阶级作为一个整体有“崩溃”的风险。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克鲁格曼在《中产阶级美国的终结》一文中指出,二三十年前,美国的中产阶级占据社会重心位置,可最近几年来,经济增长的收益却流向了中产阶级的上层和富豪阶层。
美国中产阶级分化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许多城市都有所谓中产阶级社区,然而,最近几年以来,许多赚了大钱的专业人士纷纷离开这些社区,搬到新 兴的富人区去了。而在加州和夏威夷这些物价较高的地方,由于生活费用上涨,许多下层中产阶级人士不得不搬离原来居住的中产阶级社区,另择廉价居所。
金融危机后,美国中产阶级的分化和困顿更为明显。许多中产阶级家庭为了维持生活水平,夫妇不得不双双出来工作。而据美国媒体报道,如今许多普通中产阶级家庭即使夫妇双双工作都很难维持体面的生活。
美国媒体曾这样形容:过去美国的社会结构像维多利亚时期女人上小下大的裙子,而现在则更像是一个两头大中间小的沙漏。换言之,曾经作为社会中坚的中产阶级,正在日渐式微。
欧洲中产忧心养老
欧洲的大部分国家的中产阶级仍然过得滋润,不过,也不可能悠闲度日。今年27岁的杰西卡一边工作一边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再有一年就毕业了,丈夫弗朗斯在一家跨国公司担任会计师。夫妇俩有两个儿子,一个两岁,一个只有三个月。他们算是典型的比利时的中产阶级。
婚后,他们在市郊买了自己的房子,各种手续办下来花了9万多欧元。杰西卡说,他们税后的月收入有3000多欧元,只靠自己也负担不起,还得靠公 婆帮忙在银行抵押贷款。现在房子每月的月供需要八九百欧元,占了日常开支中的很大部分,另外让她感到有压力的是孩子上托儿所的费用,两个孩子需要500欧 元。
杰西卡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我们的时间太少了。早出晚归,回到家后还要做饭打扫卫生,安顿两个孩子。时间总是很紧张。”她说。
没有这些烦恼的劳拉忧虑的则是养老问题。劳拉告诉记者,欧洲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导致各国政府的养老金支出日益庞大,公共财政不堪重负,不少国家都在考虑进行养老金改革,或者提高退休年龄,或者减少养老金,因此要想保证退休之后的生活质量,早做准备还是很有必要的。
中印中产压力沉重
最近几年像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产阶层也在迅速发展壮大。
中国社科院社会研究所教授李春玲介绍,1988年,以收入标准定义的中产阶级在中国的城镇中所占比例不到1%,而2006年达到这一收入水平的 人在城镇中的比例接近9%。同时,中产的收入增长速度自2001年以来正在加快,2001至2006年的五年间,比例增加了5个百分点,即平均每年增长 1%。
她告诉记者,最近几年,随着国民收入增加,以收入标准定义的中产阶级比例增长幅度应该更大。
而印度很多人抓住了经济改革带来的机遇,收入可观,生活富足,跨入了中产阶级的行列。今年8月,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显示,印度中产阶级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即超过3亿。
不过,中印等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层多数压力沉重。
米塔尔女士是新德里信息咨询公司的一位业务经理,年收入有50万卢比(1元人民币约合6.6卢比),但因为害怕失去这份工作,她经常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结婚10年了不敢要孩子,平时也没时间做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餐馆里靠吃快餐过日子。
“我根本没时间做饭。”她说,许多同事都和她情况类似,经常加班,担心失业,担心孩子不能进好学校读书。
在中国,同样有很多中等收入者生活在压力中。肖雪是北京某媒体的中层,丈夫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管,收入不菲。他们有一个两岁的儿子,还有两处房 子,衣食无忧,可以经常旅游。不过,肖雪总感觉压力大。“不是来自工作,是担心孩子的教育。”她告诉记者,幼儿园还好,可以多花钱进私立的。但是要是想让 他上个好的小学,就得买学区房。
“我和丈夫商量过买学区房的事情,5万一平米,买了房子,我们就什么都没了。我们也都是有体面工作和房子的人,但是在这个城市,这实在不算什么。”她无奈地对记者感叹。
加拿大中产税负10%左右
如果说中等收入在税收上与低收入相比,压力显而易见的话,那么与富人阶层的比较就确实很难量化。表面上收入越高缴税越多的税率累进表,实际上却越到顶端 越失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富人的收入都不是或不仅仅是工资薪金收入。翟继刚也认为:“仅仅靠工资吃饭的人永远算不上是一个富人。”在他看来,富人 的收入来源比较多元化 ,一些财产性或低税率的收入来源大大的稀释了富人缴税的比例。“从制度的角度来讲,中等收入阶层税负似乎并不是特别的重,但由于这一阶层的收入来源相对单 一,所以他分散税负的机会就比较小”翟继刚总结道。
旅居国外多年、现任加拿大皇家银行风险管理部资深顾问陈思进感慨到:“在欧美国家, 人的一生只有两件事无法逃脱,第一缴税,第二死亡。”他至少透露两方面信息,欧美国家税种多,税负重;税收覆盖人群广,但税收结构却相对合理。即使是在被 称为“万税之国”的加拿大,低收入人群也是被排除在税收之外的,而且他们还有很多退税制度。
陈思进强调,许多欧美国家都实行以家庭或个人为单位的综合所得税制,如果一个家庭是靠一个人的收入来生活,在扣除所得税后还会根据家庭人口状况进行退税,美国家庭房贷的利息也会有相应的退税。
比如一个年收入5万加元的四口之家在加拿大已经是中产,两个孩子,妻子不工作,在征税时首先扣除7000-9000加元的免征额,然后根据家庭人口状况退税后,应纳税收入大约只有25000加元,实际所得税率只不过刚刚超过10%。
对欧美国家富人来说,真正有杀伤力的其实是财产税和遗产税,这些重税的严格执行可以说有效的做到了“劫富济贫”。高福利高税收的国家,特别是北欧,最高 一级的税率甚至达到87%,穷人的日子并不惨,富人也没有富到哪里去,所以中产阶级即使失业,生活本身也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对他们而言,更多的是一种身 份认同的缺失。而这些也许就是他们与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最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