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内蒙古推广应用抗旱节水新技术
内蒙古自治区干旱多发,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发展节水灌溉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取得明显成绩。
以乌兰察布市为例:乌兰察布市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全市年均降雨量仅300多毫米,年蒸发量3000毫米,十年九旱,是一个农牧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发展仍然比较落后的地区。在今年发生大旱时,该市140多万亩节水设施农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市的主要做法是,结合近年来农民外出打工,农村闲置土地多的有利机会,在每个旗县选择部分土地集中连片、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作为试点,通过政府补贴部分抗旱节水灌溉设备费的方式,引导公司、生产大户承包土地,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近几年来,市政府每年多渠道筹资2亿多元,集中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另外,通过发展节水高效灌溉农业,粮食亩产大幅提高,种植的马铃薯亩产一般可达6000~7000斤,最高达1万斤,而传统的生产方式亩产仅1000多斤,遇干旱年景甚至颗粒无收。经过近三年的努力,目前该市发展的节水灌溉高效农业已达140万亩,占全市水浇地面积的65.5%。今年该市新增喷灌机435套,覆盖面积21.8万亩;新建温室大棚14781座,面积1.3万亩;推广覆膜面积100万亩,膜下滴灌3万亩。
15、宁夏推广应用抗旱节水新技术
干旱是宁夏的基本区情,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把抗旱减灾作为一件头等大事,采取了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修水库、建塘坝、打井窖、建泵站等一系列举措抗旱减灾。近年来,变被动抗旱为主动调整,大力推广应用高效节灌新技术,干旱地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避灾农业,广辟水源有效缓解了群众饮水困难,抗御旱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实现了大旱无大灾和社会稳定。为解决宁夏干旱缺水问题,2004年自治区决定在全国率先建设省级节水型社会,并得到国家和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以水权转换和节水型灌区建设为起点和突破口,率先在全国开展水权转换试点工作,建成宁东供水、太阳山供水工程。“农业综合节水—水权有偿转换—工业高效用水”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正在形成,实现了工业反哺农业、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发展,政府、企业和农民多赢的局面,开创了跨行业优化配置水资源的先例。通过强化法规制度建设、加大节水设施投入、调整用水结构、推进示范区、推广节水技术、加大宣传等措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07年与2005年相比,全区总耗水量减少了7.05亿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至0.40。万元GDP耗水量下降33%为454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8%为108立方米。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由40%提高到60%。(中国发展门户网 王振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