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来的水价只包括了水的处理价格,而没有包括水资源的价格,也没有包括污水处理的价格,更没有包括整个水生态的代价。随着水务改革的深入,这些价格将逐步加进目前的水价中,全国水价的整体上涨已是必然。随着我国水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通过价格杠杆调节水资源的供求关系,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水价改革的主要目的。
目前我国供水价格的形成机制还很不完善,导致了水资源供求紧张、污染加剧、设备老化等一系列问题。从发展趋势看,加快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提高供水价格存在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考虑到我国国情,水价上涨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步缓慢提高的过程,并且污水处理费将先行上调。
一、目前我国水价偏低且形成机制不完善
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水价长期低于成本价,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等都没有包括在内,尽管水价已经大幅上涨,但目前的供水价格还是不能维持多数供水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合理盈利,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1、供水企业普遍亏损,设备更新受阻
目前的水价还远未考虑水企业的管理成本和水资源损耗的成本,随着电价、折旧、人工工资的上涨,水价尚未达到完全覆盖水工程(原水)成本、水生产直接成本和污水处理成本的水平,供水价格与生产成本的背离,导致部分供水企业无法盈利甚至难以保本而一直亏本经营,自身无力进行更新改造和扩大再生产,并最终阻碍了我国水务产业的市场化。在我国政府出资建设并经营水务的体制下,水没有真正被视为商品,吸引各方面资金进入水务行业的政策机制无法形成,整个水务行业投资不足。在全国2469个供水企业中,截至2005年10月底,有1231个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亏损企业比例为50%,较2003年年底增加了5%。
2、造成了我国宝贵的水资源的浪费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亿立方米,在世界上位居第6位。但由于人口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220立方米,列世界第88位,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是全球13个人均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再加上近年来水污染加剧、地下水超采以及用水效率低下等,使得我国水资源供需严重失衡。目前全国668个建制市中,约有400多个即2/3的城市已经常年处于供水不足的状态,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达到110多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约60亿立方米,而且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特别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城市用水矛盾将更加突出。中国水资源还存在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广大北方和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中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包括京、津、冀、晋、鲁、豫北和辽中南等。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而言,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给予更多的重视。水价过低造成了用户不注意节约用水的现象,使得用水量远大于实际需求量,造成水的浪费并导致用水紧张,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2005年各地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指标全国平均为169立方米/万元,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
3、污水处理率低导致污染加剧
我国目前48%的城市污水没经过处理就直接进行排放,截至2005年底,我国污水处理率仅为45%,远低于国际发达国家80%-90%的水平,沿海及重要省份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已达70%,而内地许多地区却还没有开展。到2005年底,全国还有278个城市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至少有30多个城市约50多座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不足30%,或者根本没有运行。城市污水治理不力的原因,首先是地方领导对这些问题重视不足,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没有把足够资金投入污水处理;另一方面,污水处理资金来源缺乏,开放市场和打破垄断程度不够。同时我国普遍存在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偏低,漏收、拖欠严重的问题,污水费收入无法覆盖污水处理成本。污水处理费过低使产生污水的企业之外部成本过低,从而造成大量未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废水、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造成江河湖泊水质恶化和地下水污染严重,形成水资源水质性缺水的恶性循环,中国的水污染状况日益严重,Ⅰ类—Ⅲ类水所占比例不足50%,一些地区水源污染不断加重和水污染事故的频繁发生,对水质安全形成重大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