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2018年主要工作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自治区新一届人民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引导和稳定预期,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8.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着眼全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把握关键,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聚焦总目标,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全面深入落实自治区党委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一系列安排部署,继续深化严打专项行动,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持续抓好确保重点场所绝对安全、精心做好群众工作、实现社会面防控常态化等重点工作,加强重点领域防控、努力做到无缝隙无盲区无空白点,加强边境地区管控、构建起坚固的边防长城,强化互联网管理、确保网络安全,集中力量做细做实人口精准化管理等基础性工作,不断巩固社会稳定根基,确保各族群众安居乐业。持续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作用,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行动和“村霸”问题专项治理,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继续开展发声亮剑活动,深刻揭批“三股势力”“两面人”的邪恶本质,营造坚定坚决维护稳定的强大社会氛围,不给“三股势力”任何喘息机会,让民族分裂主义永远不能卷土重来,让宗教极端思想永远不能死灰复燃,让暴力恐怖犯罪活动永远不能得逞!
(二)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大调结构、转方式力度,构建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一产上水平,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坚持引进与培育本地企业相结合,鼓励各类资本进入农副产品加工领域,发展和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档次,打造集生产、保鲜、储运、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切实解决农产品“仓储难”“销售难”、价格低等问题,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链各环节的增值收益。
坚持二产抓重点,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进煤、电、化等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经营,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推动石油石化、冶金建材、轻工食品、机械制造、民族医药等传统产业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向中高端迈升。着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产品、金属加工、硅基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扩大新能源装备、输变电装备、特色农牧机械等产业优势,加快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促进制造业转型发展。扶持和鼓励中小微企业发展,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持和优先发展以纺织服装产业、电子组装、民族手工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二版)持续实施“短平快”项目,推进纺织服装业向印染、服装等终端产业倾斜,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发挥带动就业、促进增收、助力脱贫攻坚的作用。
坚持三产大发展,推动服务业做大做优。新疆旅游业是最具潜力和前景的重要支柱产业,我们要抓住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的机遇,发挥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推行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做优精品路线,提升旅游品质,打造特色品牌,加强旅游综合执法,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力争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增长30%以上。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强物流枢纽设施和城乡市场网络建设,完善国际商品交易展示、现代物流服务组织、大宗商品采购交易、电子商务创新应用、国际口岸开放发展、城乡商贸物流服务等体系,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消费新热点,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支持实体店转型发展,推动互联网与旅游、养老、医疗、家政、快递等服务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扩大生活类、公共服务类、行业类、新型信息产品等消费,持续释放需求潜力、增加有效供给,不断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三)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着力在“破”“立”“降”上下功夫,积极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大力破除无效供给。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持续推进钢铁、煤炭、煤电、水泥等行业化解过剩和落后产能,巩固已有成果,坚决防止死灰复燃。加大“僵尸企业”处置力度,有序推进产权、股权交易,稳妥做好职工安置工作。要更加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更加严格治理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激活市场有效需求,消化房地产库存。
大力培育新动能。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创新成果、创新项目同产业和现实生产力对接,完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坚持标准引领,不断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大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培育力度,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商标品牌。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现代供应链等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更多新动能。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顺应人民群众对消费品质、消费服务的更高要求。
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成本和要素成本,全面落实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缴费率的有关政策,继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降低企业用能、物流、融资、信息、通信等各项成本。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优化政务服务,推行联审联批,推动经济工作由“抓项目”向“抓质量”和“抓环境”转变。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证照分离,继续推进“多证合一”、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继续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全覆盖。推进信用监管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设。完善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体系。加快推进自治区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扩大电力市场交易规模,进一步降低供电、输配电成本,深入开展同网同价工作,巩固和扩大新疆低电价优势。
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持续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提高国有资本运作效益和水平。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加快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全面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积极破除民营企业在信贷、上市、财税、创新、招投标、人才等方面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坚决制止侵害企业自主经营权和合法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市场化企业资本金补充机制,鼓励企业利用多层次、多元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推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不断激发社会活力。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激发企业家精神,营造尊重、激励和保护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
(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扶贫脱贫措施精准落地
坚持精准施策,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到人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为突破口,强化支撑保障体系,加强政策倾斜和涉农资金整合,按照“通过转移就业扶持一批、通过发展产业扶持一批、通过土地清理再分配扶持一批、通过转为护边员扶持一批、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扶持一批、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扶持一批、通过综合社会保障措施兜底一批”的要求,因地制宜、一户一策、精准到人。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解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教育扶贫力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大健康扶贫力度、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推进扶贫资金监管和绩效考核,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措施精准落地,确保扶贫资金、项目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切实提高脱贫质量,对工作不力、作风不实、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坚决严肃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