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宜宾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 2017-02-21 14:13:50  |  来源: 宜宾市政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刘芳奇
关键词: 政府工作报告,宜宾市,产业,绿色,信息化建设

今后五年,我们将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发展为要、产业为本,建成经济强市

建设经济强市,根本在发展。我们将坚持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和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双轮驱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总量大、结构优、质量好、贡献大、绿色佳的经济强市,成为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领头羊”,到2021年全市GDP达2500亿元左右。

全力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加快白酒、能源、化工、轻纺、建材等现有支柱产业改造升级,推动现有支柱产业精细化、高端化发展,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以上。巩固提升以“五粮液”为龙头的“宜宾酒”品牌形象,着力整合白酒品牌、延伸白酒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白酒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全省同行业中的占比分别达到20%、45%;协调推进电力、新能源和核燃料等能源产业发展,建设四川综合能源深度开发基地;改造提升粘胶纤维、氯碱化工、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重点培育醋酸纤维素和新型节能建材等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大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进一步实施建筑业大企业倍增计划,到2021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以上。加快构建茶、牛、猪、竹、蚕现代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550亿元,形成百亿级农业产业5—6个。加大旅游景区开发打造力度,完善道路、酒店、游客接待中心等旅游服务功能,加快推进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强市转变。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以港口物流、工业物流、商贸物流等为重点的多式联运,到2021年实现物流产业增加值200亿元。加强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引进或新设金融机构10家以上,到2021年实现金融产业增加值130亿元。积极发展家庭服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服务业。

全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组建200亿元规模的新兴产业投资公司,大力发展八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业,到2021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0%以上。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全力打造集核心技术研发、整车总装、零部件生产、运营维保、综合服务为一体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到2021年实现总产值220亿元。加快发展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到2021年实现总产值550亿元。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强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创新研发和项目引进,到2021年实现总产值550亿元。科学规划布局通用航空制造业,重点发展以通用航空器组装、无人机研发制造、通航材料及关键零部件为主的通航制造业,到2021年实现总产值200亿元。大力推进页岩气产能建设、开发和就地转化利用,加快形成新能源产业链,到2021年形成产能45亿立方米/年,建成全国重要的页岩气生产基地。加强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及器械等产业发展,引进一批旗舰企业、链核企业、骨干企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加快构建一批绿色食品加工业全产业链,到2021年实现总产值700亿元。

全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建设经济强市,基础在县域、重点在县域、潜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我们将始终把县域经济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放心、放手、放活、放大、放强县域经济,到2021年GDP突破200亿元的县(区)达到4个。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强县域产业发展研究和谋划,每个县培育2—3个支柱产业。研究制定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政策,落实好我市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用电用气补贴办法等政策措施,推动沿江经济区和山区资源综合开发区协调发展。加大民营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扩大民间投资,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8.7%以上,到2021年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58%。实施园区发展层次提升工程,完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运营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创建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开发区,到2021年园区入驻企业达到1000户,园区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5%以上。

全力构建内陆沿江开放高地。按照“东进西融、南联北接”的思路,全方位提升开放合作层次和水平,全市招商引资市外到位资金年均增长8.5%左右。主动对接世界500强、全国500强和成长性好的企业,加快引进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大集团,不断提高产业招商的比重。积极争取国家、省上重大工业项目布局和产业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区域产业合作机制。依托黄金水道、交通大通道等资源,大力发展临港经济、通道经济,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全力打造一流发展环境,对支撑作用强、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的重点产业,从政策扶持、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着力提升开放合作实效,积极参加万企出国门、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等重大经贸投资促进活动,办好中国(宜宾)白酒文化节、国际(宜宾)茶业年会等重大投资促进活动和展会。鼓励和支持本地在外企业家情感回报、资金回流、项目回投,引导在外发展的企业家、技术专家返乡创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省外甚至国外开展研发设计、品牌收购、兼并重组等,培育本土跨国公司。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