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着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持续释放县域经济活力。积极抢抓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机遇,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比较效益,市财政累计投入57.7亿元,推动县域经济步入科学发展轨道。一是加快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不断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科技化、生态化建设,综合机械化率由90%提高到9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477万亩扩大到111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核心区面积发展到1556万亩,以“五常大米”为代表的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增加到1282万亩。年均粮食产量达339亿斤,连续四年成为全国第一产粮大市。国家级标准化畜禽养殖场达34家,肉蛋奶总产量保持在300万吨以上,稳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二是深入实施产业强县工程。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促进县域工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95家,龙良油脂三期、海通食品电商平台等580余个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巴木通方依产业一体化初具规模。完成县域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6900亿元,是上个五年的3.8倍。三是不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提前三年完成国家确定的改革任务。率先在全省启动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土地规模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5万余个,土地规模经营面积扩大到1790万亩,是确权前的3.7倍。四是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累计撤并乡镇17个、村屯700个,新建新型农村社区100个、美丽乡村200个,20余万农民实现了向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有序转移。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691处、农村公路4236公里。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结束了两县之间靠摆渡过江的历史。
五年的实践证明,统筹城乡发展是新常态下扩内需稳增长的客观要求,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之路,就一定能够不断开创城乡和谐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三)着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持续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创新城市建设理念和管理模式,加快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步伐。一是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新型城镇化、哈尔滨新区、海绵城市等规划200余项,以“十大支撑性规划”为框架的规划体系基本形成,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塑造哈尔滨大气洋气神气的城市风格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统筹建设提升城市功能。累计投入2170多亿元,新建改造道路468条、桥涵120座。沿江景观大道、三环路江南江北实现贯通,进乡街高架桥、保健路地道桥、和谐大道跨线桥建成通车,城市现代化交通体系逐步完善。新建改造源网厂站67座,改造各类管网310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度居全国首批10个试点城市之首,“智慧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城市运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新改扩建停车场92处、公交场站94座,新增大容量环保公交车3500台,“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三是精细化管理规范城市运营。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区街主体责任,主干街路环卫机械化作业实现全覆盖,主城区垃圾密闭运输率达100%。持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创建环境卫生达标街路280条,改造老旧居民庭院1454个,清理违规牌匾广告86万余处,违法小广告、沿江岸线船舶乱停乱靠等城市顽疾得到有效治理。重拳打击违建蔓延歪风,拆除各类违法建筑2.4万处、950.8万平方米,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坚定实施绿色清冰雪,确保了冬季城市运行通畅和环境整洁,彰显了冰雪城市的特色魅力。四是从严管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编制环境总体规划,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2.3万平方公里。深入落实国家大气、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拆并10吨及以下燃煤锅炉2740台,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10.2万辆,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3%。2016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79天,比上年增加52天。新增城镇污水处理厂11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91%。城市内河治理取得重大突破,马家沟实现清水入河,何家沟治理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人工造林53.7万亩,城区新植树木255万株,新增绿地688公顷,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