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特困地区弱势群体减贫成就及其原因

发布时间: 2015-11-19 16:28:48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武汉大学中国减贫发展研究中心  |  责任编辑: 焦梦
关键词: 连片特困地区 弱势群体 减贫成就 原因

(二)农村贫困儿童减贫成就及原因分析

1、基本生活保障方面。政府投入力度加大,受保障贫困儿童规模增加,儿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障贫困儿童基本生活的基础性制度安排。除了面向低保家庭儿童实施救助之外,该项制度还将符合条件的孤儿、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等纳入到保障范围。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与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则专门规定了孤儿生活保障。政府也出台了针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生活保障规定。此外,中国政府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推行营养改善计划,为贫困儿童提供了一定的营养保障。

享受低保儿童数量增加,受保障水平逐年提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贫困人群维持基本生活的“兜底网”。自2007年以来,中国政府对这项制度的投入逐年增加,受保障对象规模不断扩大,农村贫困儿童享受低保救助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据民政部公布数据显示,低保财政投入从228.7亿元(2008年)增加到了713.6亿元(2013年);获得农村低保救助的儿童数量从26.3万(2007年)增加到了61.4万(2013年);同期低保补助标准也增长了近3倍。虽然贫困地区农村低保救助的标准依然相对较低,但是直接发放到户的低保救助金是贫困家庭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对缓解家庭经济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向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费,确保孤儿基本生活保障。2010年,中国民政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的通知》,启动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到2012年底,中国各省区内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均达到每人每月600元以上。此项政策虽然实施时间不长,但将基本生活费直接发放到孤儿家庭的方式极大缓解了其家庭生计压力。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获得基本生活费。国际社会通过的《适合儿童生长的世界》行动计划中,将艾滋病防治列为应确保儿童权益、改善儿童生存状况的4个重点领域之一。2004年,中国民政部发布《民政部关于加强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属和患者遗孤救助工作的通知》;2012年,中国民政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发放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基本生活费的通知》,这两项政策旨在向受到艾滋病影响的人群、特别是儿童实施救助,以保障其过上适当水平的生活。

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计划,不仅促进了儿童膳食营养,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山区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和习惯。针对贫困地区生活条件差、儿童营养不良现象严重等问题,2011年11月,中央政府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 ,从当年秋季学期起,由中央财政拨款,在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受益学生总计达到2600多万,占中西部农村学生总数的近30%。2012年,政府提高了针对贫困家庭寄宿生的补助标准,贫困地区每生每天能享受7至8元国家补助,基本可以解决在校膳食保障。实施营养餐计划有效改变了山区孩子普遍不吃早饭、不按时吃饭、饮食营养摄入不足等不利于健康的饮食行为。不久之后,儿童营养改善计划也将学龄前儿童纳入到政策关怀范围。2012年10月起,中国政府优先选择10个省的100个贫困县作为试点,组织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由中央财政为6个月至2岁婴幼儿每天提供1个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包,同时开展儿童营养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努力改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健康状况。截至2013年12月底,该项目受益儿童数量已经达到40万 。

2、儿童教育方面。“两免一补”政策与教育救助政策互相配合,减轻了贫困家庭的教育负担,农村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得到较大提高;义务教育注重保障性别均衡;留守儿童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2001年,中国农村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费与教科书费(两免),并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补贴(一补)。2004年,中国政府对农村特殊困难未成年人的教育救助做出了正式的制度安排,以加强保障农村贫困儿童的受教育权益。2006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计划,2007年,该计划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2008年,全国城乡中小学生实现免费义务教育。上述这些政策极大地减轻了农村贫困家庭的教育负担,全国贫困地区农村儿童入学率得到显著提升。

农村女童教育得到政策关注,义务教育实现了性别均衡和公平发展。中国政府通过鼓励开设女子学校、女童班、设立女童教育基金等多种方式确保女童受教育权。目前全国小学适龄女童净入学率达到99.58%,高于男童0.08个百分点;初中女童毛入学率也达到了95%左右,与男童无明显差异 。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共同发起的、旨在救助贫困地区女童的公益项目——“春蕾计划”为贫困地区女童返校做出了重要贡献。项目实施近15年来,“春蕾计划”已捐建1200多所春蕾学校,资助240多万贫困女童的学费和生活费,为40余万女童提供了实用技术培训 。

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受到政府与社会各界关注。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转型以及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中国农村留守问题日益凸显。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到6000多万 ,留守儿童的生活照料、安全、心理、教育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自2002年以来,在媒体和学界的持续呼吁和推动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引起了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6年,中国妇女联合会提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得到了政府部门、学校、媒体、社会组织、志愿者群体等各界力量的积极响应。社会各界从不同角度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家庭教育、学校文化知识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社区照料、以及夏令营、冬令营等关爱行动,探索出了多样化的支持方法。

3、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了贫困地区儿童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权利,患大病、特殊病种、艾滋病等特殊儿童群体均得到相应救助,既保障了儿童健康,又减轻了家庭在儿童医疗方面的负担。目前,中国已将贫困儿童(包括贫困家庭儿童、孤儿、患大病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纳入到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的保障范围中。中国政府不仅出台政策确保上述各类儿童能够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以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同时,还出台专门针对儿童的大病救助制度,2012年,农村儿童大病医疗保障将保障病种扩大到20种,这些补助措施有效减轻了患儿家庭的医疗财务负担。

向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提供分类救助的医疗保障制度。对感染艾滋病的儿童,提供免费的抗病毒治疗和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艾滋病致孤儿童可享受孤儿的基本医疗保障;对于其他受艾滋病影响的贫困家庭儿童,资助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并纳入农村医疗救助体系。

针对患有特殊病种的儿童,政府提供政策平台推动社会力量资助他们得到医疗救助和多类康复服务,并合作开展儿童医疗救助行动。民政部门推动的针对残疾孤儿医疗救助行动——“明天计划”、民政部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针对全国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手术康复的“重生行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推动的“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等大大提高了特殊病种贫困儿童获得医疗救助和康复的机会。

特别脆弱儿童群体生存和发展得到全面保障,保障规模逐年提升。孤儿、五保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是弱势中的弱势,中国政府通过出台相应的救助保障政策,为这些特别脆弱儿童提供覆盖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医疗、住房和就业等全方位的制度保障。以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为例,2007年该项制度供养的未成年人为20.8万,到2013年提高至23.9万人。

4、中国民间力量在儿童教育、营养和健康以及弱势儿童关爱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有效促进了对儿童福利的政策性保护。民间力量在儿童福利领域的参与一直比较积极活跃。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可以大致将非政府儿童福利机构工作分为以下几类 :1)服务所有弱势儿童类:例如项目覆盖中国20多个省市的英国救助儿童会,关注对象从流浪儿童、残疾儿童到被拐卖儿童等;2)专门服务孤儿、流浪儿童等无人抚养的儿童类:如中国孤儿救助协会;3)服务服刑人员子女类,如太阳村,主要致力于救助服刑人员无法抚养的子女;4)服务有生理缺陷的儿童类,如慧灵智障儿童服务机构、星星雨教育研究所等,主要为儿童家长提供咨询和家庭训练指导服务,为教育人员养护缺陷儿童提供行为技巧培训;5)服务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类,这类组织主要是回应目前中国艾滋病人数量逐年上升的挑战而出现,如东珍艾滋孤儿学校、儿童心理研究所等;6)服务权益被侵害儿童类,如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注重为所有权利受到侵害的青少年提供法律帮助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