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报告:新现代化理论与城市现代化

发布时间: 2014-08-21 16:29:32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中科院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中科院 报告 现代化 城市

其次,反思性现代化理论与城市现代化。

1986年德国学者贝克的《风险社会——走向新的现代性》德文版问世。他在书中提出了后来产生广泛影响的两个概念:风险社会和反思现代化 。随着英文版《风险社会》(Beck, 1992)和《反思现代化》(Beck, Giddens, Lash, 1994)的出版,这两个概念在国际学术界迅速传播。

贝克认为:在19世纪,普通现代化分解了农业社会的结构,建立了工业社会;与此相似,今天的反思现代化正在分解工业社会,并产生另一种现代性。这种新出现的现代性就是风险社会(Beck, 1992)。反思现代化就是一个工业社会的创造性破坏的时代,创造性破坏的行为主体不是革命,不是危机,而是西方现代化的胜利(Beck, 1994)。

反思现代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1)世界现代化包括两个阶段,即普通现代化和反思现代化。(2)普通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反思现代化是从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的转变,反思现代化是现代化的现代化——再现代化。(3)反思现代化可以理解为工业社会的必然性的解体,被迫去寻找和发明新的必然性;新的相互依赖,甚至是全球性相互依赖;个性化和全球化是反思现代化的两个方面。(4)从一个社会时代向另一个社会时代的转变,能够通过没有预先设计的、非政治的和各种论坛的促进来实现。新社会并不总是在痛苦中诞生。(5)工业社会的现代性是普通现代性,风险社会的现代性是反思现代性;普通现代性是第一现代性,反思现代性是第二现代性等。贝克认为,普通现代性指1800~1950年的工业社会的特征。普通现代性是一个半现代状态,它包含着反现代的因素,阻止进一步的现代化。普通现代化只走完现代化一半的历程。反思现代性指风险社会的特点,如社会不平等的个性化、不确定性、风险全球化、民主对话、结构性失业、部分雇佣和工作安全性的退化等(Beck, 1992)。

风险社会的特征是普遍存在的,反思性现代化理论可以用于城市现代化。

如果参照反思性现代化理论,城市现代化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城市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的城市向工业社会的城市的转变,第二阶段的城市现代化是从工业社会的城市向风险社会的城市的转变,这种转变发生在城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居民等各个方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