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缺乏城市归属感 却依赖城市生活
通过对农民工社会距离数据的分析可见,农民工与所生活的城市并不是非常融合,而且不同年龄阶段、收入、教育等的影响并不明显,这说明整体农民工的身份妨碍了他们和所在城市的社会融合。无论在城市生活时间长短,农民工幸福感和情绪倦怠感差异并不显著。
胡平教授表示:"无论在城市生活多久时间,幸福感、情绪倦怠感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城市生活并没有给农民工提供支持来源,城市生活对农民工没有提供明显的归属感。"
工众网通过研究发现,城市并不是完全接纳所有的农民工,其中小部分人群(30%)依然认为他们被拒绝和被排斥。而如果让农民工再有选择的可能,46.2%的农民工愿意选择继续留在所在的城市,还有23.3%的农民工愿意选择去别的城市。这些结果说明,就算城市并不是完全接受他们,还是有70%的人愿意留在城市中,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依赖于所在的城市,他们可能更愿意接受城市生活。
工众网李久鑫博士认为"农民工对生存、生活、生根的追求反映在工作中是从就业到择业,最终创业。从用工市场来看,招工难与找工难并存,短工化就业趋势显著,这与报告中工作状态对农民工幸福感影响不大的观点相一致。说明工作单位不能提供更高的满足来源,新打工者的主要问题已经不在于就业难,而是择业难,因看不到上升路径而迷茫。中国农民工生存感受的研究我们会与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持续下去,我们将针对当下农民工的生存感受问题提出进一步的解决。工众网的打工导航社区就是主要依托移动互联网,帮助农民工进行在线的职业测评、职业介绍,甚至创业孵化,帮助他们有效地择业、就业和创业,从而能够在城市的生存、生活和生根。"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一支主力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1年5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数量已经达到2.4亿,形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这个社会群体的幸福感以及他们所得到的社会支持感,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的福祉都非常重要。孙健敏教授还表示"如今农民工已逐步向新市民转化,城市管理上应该给这个群体留出更完善的空间,期望社会各界关注农民工的主观生存状态,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倡导劳动者终生学习,终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