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1年02月23日11:1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政府工作报告 科学发展观 循环经济试点 惠农政策 污水收集率 生态立省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 生产性服务业 鱼类洄游 半导体照明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14日在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省长 吴新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情况回顾

201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极为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奋斗目标,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夺取了抗洪救灾的重大胜利,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全省生产总值9435亿元,增长14%;财政总收入1226亿元,增长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75.5亿元,增长3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01.9亿元,增长21.7%;外贸出口134.2亿美元,增长8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2.9亿元,增长l9.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3%。其他主要指标全面或超额完成。2010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标志着我省“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五年来,全省生产总值实现五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四年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三年翻一番,出口总额两年翻一番。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大丰收。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2%,五年增长1.3倍。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3.5%,五年增长1.9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9%,五年增长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9%,五年增长1.4倍。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0.6%,五年增长4.5倍。三次产业比例由17.9:47.3:34.8调整为12.8:55:32.2。

—一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由2005年的1559公里增加到201O年的3088公里。铁路营运里程由2307公里增加到2735公里,高速铁路实现零的突破。新建扩建一批民航机场,民航旅客年吞吐量由136万人次增加到563.6万人次。统调电力装机由672万千瓦增加到1349万千瓦,基本形成500千伏输变电主网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五年来,全省设区市建成区面积扩大36%,新建和改建城市道路3042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25万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5%,南昌、景德镇、宜春、新余、吉安、赣州、萍乡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新余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一批城市防洪、供水、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解决了7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现了户户通电、行政村村村通油(水泥)路、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宽带。在4.6万个自然村点开展了新农村建设,800多万村民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洁净能。

——生态环境展现新优势。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60.05%提高到2010年的63.1%。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由76.3%提高到80.3%。11个设区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67.8%、51.6%。五年间,万元GDP能耗下降20%,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5%。

——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45.6%提高到2010年的50.1%。国民教育“两基”达标全面完成,各类教育全面发展,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到81.64万人。人才跨省流入与流出比由1:1.04转变为1.4:1。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五年累计建设县级标准化医院78个,每千人口医院病床数由1.98张增加到2.9张。中国红歌会、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等重大文化活动影响广泛,一批优秀艺术精品在国内外荣获大奖。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成功举办了第十三届省运会。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8620元增加到2010年的15481元,年均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266元增加到5789元,年均增长12.1%。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5.58平方米增加到32.66平方米。通过实施民生工程,实现了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生资助政策、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四个全覆盖”。

五年来,我们着力抓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引领全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于2009年12月12目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一重大战略是“山江湖工程”的延续和拓展,是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的继承和提升。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围绕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制定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和18个专项规划,编制了《鄱阳湖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完成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湿地候鸟、鱼类洄游、江湖关系等“六大课题”研究。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组织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县(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五河一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生态工程;加大了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积极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推进了一批以“两核两控”为重点的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产总值5558亿元,占全省的58.9%。

(二)坚定不移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150亿元,相当于建国以来至“十五”期末投资总和的2.4倍。先后开工建设项目4.93万个,建成投产4.3万个,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新增高速公路1529公里,总里程居全国第9位。完成国省道改造5000公里,农村公路硬化5.6万公里。新增铁路营运里程428公里,铁路网密度居全国第12位。先后实施了昌北国际机场扩建、赣州机场迁建、景德镇机场改造,开工建设宜春明月山机场。西气东输二线江西段、省天然气管网一期等重大能源项目开工建设,井冈山华能电厂二期、黄金埠电厂、丰城电厂二期、“九站二十八线”主网架、川气东送江西段等一批重大能源项目建成投产。建成廖坊水利枢纽及灌区一期、居龙滩水利枢纽、鄱阳湖二期防洪前五个单项等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完成国家专项规划内66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江铜30万吨阴极铜扩建、新钢300万吨薄板、星火30万吨有机硅、江钨1000吨高比重硬质合金、晶能光电100亿粒LED芯片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南昌高教园区新校园、江西艺术中心、省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江西日报大厦等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三)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提升经济发展层次和水平。积极实施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高新矿产经济工程、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工程和工业三年强攻计划,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特色工业园区。通过五年努力,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达到4个,其中有色产业超过2000亿元;光伏、绿色照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0家,其中江铜达到86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园区34个,其中超200亿元的13个,超600亿元的1个。全省工业增加值由1455.5亿元增加到4359.2亿元,年均增长19.8%,占GDP比重由35.9%提高到46.2%。大力推进金融、商贸物流、旅游等服务业发展。五年来,先后引进2家外资银行、4家股份制银行、14家保险公司、14家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入赣。新设立小额贷款公司61家、融资性担保机构288家、村镇银行14家。南昌、九江、赣州、上饶等地方商业银行不断发展壮大。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由4511亿元增加到11908亿元,贷款余额由3064亿元增加到7843亿元。新增上市企业12家,总数达到37家。推进南昌(深圳)农产品、九江港区、江西供储等重点物流中心建设,形成了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商贸物流企业。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以旧换新,农村流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突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品牌,推动旅游产业加快发展。龙虎山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2010年全省旅游接待突破1亿人次,达到1.0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818亿元,五年分别增长1.14倍和1.56倍。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