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杨洁篪解读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要点) -2010财政收支差额占GDP2.8% 新增公共投资1.18万亿可如期完成 -4万亿投资无1分钱进房地产 住宅70年后续期是否付费仍在讨论 -驻京办两会后开始大撤离 青藏高原可燃冰可供中国使用近90年 -公立医院将取消行政级别 实行全员聘用制 做不到全民免费医疗 -火车票实名制将在全国推广 我国未来3年组织上万校长出国培训 -房地产泡沫毋庸置疑 成本不过3000元/平米 海南监管住房预售款 -赌球渗透到女足 4月出台"打假反赌"监管制 裁判成整顿新重点 -西藏特大交通事故26死9伤 杭州遭遇60年最强降雨 30多水库溢洪 -6日唐山两次地震 为唐山大地震余震 地震局长:地球未进入活跃期
首页>>国情公报
200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3 月 0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三、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根据《建议》精神,国务院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提请大会审查。下面,我就几个问题作简要说明。

    (一)“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编制过程和主要特点

    党中央、国务院对制定“十一五”规划工作高度重视。早在2003年7月,国务院就开始部署相关准备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地方、研究机构和各方面专家,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为编制《纲要(草案)》提供了基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后,国务院根据中央《建议》精神,深入研究和编制“十一五”规划,成立了由各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进行咨询论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提出了许多建议。《纲要(草案)》的编制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

    《纲要(草案)》力求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体现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并明确政府的工作重点和责任。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所创新。在规划内容上,贯穿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突出了“五个统筹”,突出了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突出了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注意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在规划指标上,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大类。预期性指标,是预计和期望达到的目标,主要通过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来实现;约束性指标,是必须实现的目标,主要通过依法加强管理和提供服务来实现。在规划形式上,《纲要(草案)》采取正文加专栏的形式,在专栏中列举了有关发展指标和重点工程,使规划内容更加直观、清晰。

    《纲要(草案)》的制定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历时两年多的经济普查工作,进一步摸清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查实了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三次产业的比重,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国情国力。依据新的经济普查数据制定“十一五”规划,更符合实际情况,更具有科学性。

    (二)“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情况

    过去五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五年。我们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战胜了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跃上一个新台阶,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五年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与2000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7.3%,年均增长9.5%;财政收入增长1.36倍,年均增加3647亿元。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斐然,在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领域建成或新开工一大批重大工程。经济社会信息化程度迅速提高。

    五年来,改革开放成果丰硕。农村、国有企业、金融、财税、投资等改革和市场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都取得重大进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五年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两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2740.8亿美元。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向世界。

    五年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58.3%和29.2%。城镇新增就业4200万人。住房、通信、汽车和服务消费大幅度增加。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五年来,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这些辉煌成就,极大地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信心。

    “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就业矛盾比较突出;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努力加以解决。

来源: 新华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历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1954年至2010年)
200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0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0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0政府工作报告:危机加速变革 大国思维呈现
2000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1996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0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图片新闻:
我国将建北斗二号 北斗卫星系统预计2020年覆盖全球(图)
驻京办两会后开始大撤离 监察审计将会介入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