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物流业现状
2005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约为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增幅虽比上年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快速增长区间。2005年中国物流业增加值为1.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增幅高于2004年。全国物流总收入增长较快,2005年为18791亿元,同比增长了 12.7%。
2005年,中国物流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8.5%。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8%,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从社会物流总费用构成来看,呈现以下特点:运输费用增速回落明显,占总费用比重有所下降;保管费用比重有所回升;管理费用增速回落,占总费用比重基本未变。中国现代物流整体规模扩大,发展速度加快,运行效率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2005年,物流企业在竞争中重组整合,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三足鼎立”的态势比较明显。各地加大了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物流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提高,物流能力明显增强,物流管理和技术创新出现新局面,物流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进展。泛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加强联合与协调、统筹规划,合力营造区域物流发展的“大环境”。连锁零售、汽车、钢铁、医药、粮食等专业物流迅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物流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政策
2001年3月1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六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加快物流领域对外开放步伐。外经贸部于2002 年6月出台的《关于开展试点设立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投资者条件、企业设立要求和业务范围做了详细要求。此后,商务部根据CEPA承诺,允许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以独资形式在内地提供相关的货运分拨和物流服务,从事第三方物流业务。
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九个部委联合制定发布《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其中指出要按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扩大物流领域的对外开放。
2005年12月11日,中国物流企业正式对外资全面开放,外商被允许在全国范围内以合资、合作和独资形式进入包括货代、快递在内的中国物流市场,从此不再受股权限制,但在短期内不开放沿海与内水运输、独资空运销售代理、独资海运业市场。
为使政策顺应行业实际开放程度的发展,促进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和中国现代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引进外资支持连锁企业物流配送发展,提高连锁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商务部还将汇编物流业各项法规发布《外商投资物流领域指引》,并在短期内调整外商投资物流业的法规,调整内容包括:外国投资者可以根据外商投资三法和各单项法规向商务主管部门申请设立物流类企业,从事一项或多项物流业务。已设立的外商投资物流类企业也可以经批准增加经营范围,同时经营多项物流业务。不再对外商投资物流企业规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三)物流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状况
自2002年起至2005年底,商务部共批准新设外商投资物流企业40家,投资总额合计135280.1万美元,注册资本合计61195.06万美元。每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情况如图3.15.1。
图3.15.1 2002—2005年新设外商投资物流企业数量
随着在华业务的快速发展和中国投资环境的改善,在华外资物流企业纷纷追加投资,2005年12月,国际快递巨头荷兰TNT宣布,将完成对国内最大公路零担货运商华宇物流集团的收购。2005,由美国运输部提议,联邦快递、西北航空、Polar Air Cargo 和联合包裹等4家目前已向美国至中国航线提供货运服务的承运公司每周新增货运航班,新增货运航线于 2006 年 3月 25 日开通。
(四)物流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
利用外资,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资、合作,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物流的意识,物流的设计到物流的管理,物流的技术等,获得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外溢”。外商直接投资到中国的物流企业能直接带来管理,技术等无形资产的“外溢”,更好地进行“干中学”,从而给中国物流业带来产业的演进和技术的进步。另外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进入,除了带来了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还带来了竞争,打破了原来市场的平衡,迫使当地公司更有效地利用已有的技术和资源,并寻找和使用更新更有效的技术,促进了中国物流业的进步与升级。(撰写:商务部外资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