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是中国当前和今后将始终毫不动摇坚持的基本方针。利用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一。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利用外资促进了中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成功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中国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反过来又为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6508亿美元,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近200个,世界500强企业约470家在华投资,外商投资设立的各类研发机构超过750个。据联合国贸发会议调查,2006-2008年,中国仍是对跨国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
2005年,在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加快,跨国直接投资继续回升的形势下,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保持了稳定发展,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继续名列全球前茅。全年外商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不含银行、证券、保险行业)44001家,同比增长0.77%;合同外资金额1890.65亿美元,同比增长23.1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3.25亿美元,同比下降0.50%;同期,银行、证券、保险行业新批设立中外合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18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0.81亿美元,较2004年增长279.19%。
截至2005年底,中国现存注册外商投资企业约28万家,其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8.30%,纳税额占全国税收总额的20.72%,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28.6%,直接就业人员超过2500万人,占全国城镇从业人口的比重超过10%。
外商投资高新技术领域继续较快增长,设立研发中心势头强劲,服务贸易领域特别是银行、证券、保险业吸引外资增速迅猛,制造业中的石化行业成为其中吸引外资较快的行业,东部地区继续保持主体地位,东北老工业基地吸引外资潜力凸显,中部地区吸引外资明显加快。
为了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将紧紧抓住世界经济继续增长、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和跨国直接投资回升的机遇,在继续扩大吸收外资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外商投资产业和区域结构,加强对优化外商投资产业结构的引导,进一步发挥外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鼓励国内科研机构、院校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多种形式的配套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外商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积极承接跨国公司的外包业务,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探索利用外资新方式,提高国内企业竞争力。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监管,强调公司社会责任。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环境,改进投资促进工作。
《2006年中国外商投资报告》分为九部分。第一章专论部分从不同角度详尽阐述了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势和前景;第二章概述部分综合阐述了2005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概况;第三章阐述了服务贸易领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重点介绍了15个服务贸易领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情况、基本政策及其作用;第四章阐述了制造领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重点介绍了16个具体领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情况、基本政策及其作用;第五章阐述了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别/地区来源情况,重点介绍了香港对内地投资、台湾对大陆投资,美国、日本、欧盟、维尔京群岛等自由港、新加坡、韩国对华投资的情况;第六章阐述了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情况,重点介绍了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及开发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特别是重点介绍了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第七章阐述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情况;第八章阐述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进出口情况。附录部分收录了与报告阐述内容相关的数据表格。
《2006年中国外商投资报告》除了保持以往全面、完整、准确的风格外,重点围绕2005年关于外资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了阐述,在本报告的专论部分对外资研究领域若干理论和政策问题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和回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副部长 马秀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