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1+6”连片扶贫开发模式

发布时间: 2014-10-14 16:00:39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扶贫办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巴中市 连片 扶贫 开发

三、“1+6”连片扶贫开发的主要成效

通过三年的“1+6”连片扶贫开发,巴中呈现出贫困人口快速减少、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喜人态势。2011年,全市GDP实现343.39亿元,增长22.2%,增速开始快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速、财税收入增速、金融贷款增速、外贸出口增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等六个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跃居全省第一,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明显提高。2013年,继续保持了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位列全省前茅的喜人态势。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居全省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居全省第4位,财政收入增幅居全省第5位。巴中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底的3847元增长到2013年底的6137元,年均增长17%。贫困人口由2010年底的87.1万人下降到2013年底的47.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0年底的27.2%下降到2013年底的15.3%,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比例由2010年底的9.55%下降到2013年底的7.96%。今年1—4月,全市减少贫困人口2.7万人。农村贫困面貌显著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四、值得参考和借鉴之处

(1)该案例探索了连片特困山区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有效途径。巴中将全市农村划分为100个片区,通过“1+6”连片扶贫开发的实施,既集中解决导致贫困、制约发展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又兼顾片区内贫困户的现实困难,不仅有利于减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成本,而且还有利于区域面貌的整体改善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近三年减贫成效和经济发展来看,片区内减贫数占减贫困总数的67%,片区内脱贫率达82.5%,返贫率低于5%,片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底的3337元增长到2013年的6237元,年均增长967元23%,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6个百分点,形成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良性互促共进的局面。

(2)该案例探索了连片特困山区城乡统筹的有效措施。将广大贫困农村区域纳入城镇规划建设体系,把中心村、聚居点作为城镇体系的末端,与城镇同规划、同建设、同管理,通过实施“1+6”连片扶贫开发,促进贫困人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城镇化,使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及基本公共服务达到中小城镇标准,这样既有效减少城市运行压力和成本,遏制越来越凸显的由征地拆迁诱发的社会冲突,缩小城乡、工农差距,实现贫困人口无需迁徙和改变户籍性质的就地市民化。

(3)找到了连片特困山区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有效办法。农村基层组织是推进一切工作落实的基础,扶贫开发项目和政策是在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推进落实。通过基层组织建设,强化了基层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打消了群众的顾虑,很多具体问题得到快速有效解决,使群众意愿与政府意愿高度统一,群众投劳筹资热情高涨,真正实现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同时,通过在扶贫工程实施过程中,也使基层干部找到了为民办实事的工作载体,成就感不断增强,从而激发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了“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生动局面。

(4)找到了连片特困山区片区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有效抓手。巴中在推进连片扶贫开发同时,采取的差异化帮扶措施同步解决片区内贫困户的贫困问题,实现了扶贫到村到户与片区扶贫开发两个轮子一起抓。通过片区建设,有效解决了突出的共性问题,片区群众外部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优化提升,降低了片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成本,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条件,通过深入的调查统计,科学划分贫困人口类型,选派驻村干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制约贫困群众脱贫发展的问题,通过在住房、产业、技能培训方面的差异化扶持,铺设了精准扶贫“管道”,有效解决“扶谁”、“谁扶”和“怎么扶”三大问题,使贫困群众真正受益、真正脱贫,做到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实现了片区扶贫与精准扶贫的完善结合。

五、问题与不足探讨

(1)全域推进应顶层设计、分步实施,切忌“摊大饼”。全域扶贫需要的资金、人力、物力巨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重重,不能一蹴而就、全面铺开,应立足现有资源、资金等因素,加强顶层设计、分步实施,才能保证资源利用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工作推动到位。如果背弃了内在要求,各自为政,遍地开花,势必会造成本就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极大分散,最终会徒劳无功。

(2)连片开发应合力攻坚、均衡发展,切忌“搞单干”。以“1+6”为主要内容的连片扶贫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多,只有相关部门积极参与、认真履责、合力攻坚,才能实现片区发展的预期目标。如果仅靠某一个部门的力量,单打独斗,势必会吃扶贫攻坚的大败仗。同时,在推进“1+6”过程中,也不能只实施一类项目,也不能过度集中和分散资金,应立足片区的致贫原因,统筹兼顾、综合施治,才能实现片区的均衡发展,才能有效防止因项目实施的差别造成新的相对贫困问题发生。

(3)精准扶贫应因户施策,激发内力,切忌“一刀切”。由于贫困户的贫困原因千差万别,贫困程度也不尽相同,脱贫愿望和需求各异,就要求在制定帮扶措施时,因人而异,因户施策,以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增强信心为主,以项目扶持和帮钱帮物为辅。同时,要建立完善贫困户监测信息化平台,对贫困农户全面登记造册、逐户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贫困人口科学合理的进出机制。(国务院扶贫办供稿)

   上一页   1   2   3   4   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