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扶贫已成为内蒙古的一项重要工程

2012年10月29日16:1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贫困户 贫困线 草原畜牧业 贫困人口

大草原,赶牛羊;蒙古包,进梦乡。当一个民族以草原作为安生立命之处时,他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就注定与广阔草原密不可分。

9月上旬,一则媒体报道的现象却破坏了这个美梦——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出现数量众多的沉陷坑。在卫星地图上,这片因数百家小煤窑被整顿关停而产生的上千个沉陷坑的区域,看起来更像是布满陨石坑的月球表面。

事实上,作为我国四大牧场之一,内蒙古牧区可谓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而有着“风吹草低见牛羊”美誉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曾被视为中国最美草原、世界上三大草原之一。对于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来说,草原是大自然的馈赠,牛羊则是他们的生计所在。

但随着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发展,简单、粗犷的草原放牧业已经不能同现代化的工业生产相抗衡。高企的物价和恶化的生态不仅“蚕食”着美丽的草原,更危及着以放牧为生的牧民生活。

内蒙古社科院2011年组织的相关社会调查证实,内蒙古54个牧区半农半牧区旗县贫困人口约169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64%。而内蒙古扶贫办的相关报告也表明,兴安盟、乌兰察布市、赤峰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西南部、大青山南北麓地区包括武川县、清水河县、固阳县等以及东部呼伦贝尔市3个人口较少的民族自治旗,集中了内蒙古83%以上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

牧区扶贫,已成为内蒙古的一项重要工程。

富裕草原的急剧贫困化

内蒙古牧区位于中国北方,大兴安岭以西,燕山山脉一阴山山脉一贺兰山一河西走廊一线以北,中蒙、中俄边界以南,自西向东延伸3000多公里,边界线长达5000多公里,牧区包括24个旗市,面积约70万平方公里,占内蒙古自治区总面积的60%。

1983年,内蒙古自治区开始实行“承包制”时,牧区并无贫困户。当年,按照政府划定的“贫困线”,正镶白旗牧区英图嘎查也没有一家贫困户。但随后,英图嘎查贫困户数量却呈逐渐增加趋势:1985年,2户;1990年,8户;1995年,5户;2000年,20户;2005年(当年锡林郭勒盟牧区贫困线为人均30只羊单位),32户,占该嘎查牧户总数(69户)的46%,其中,25户为无畜户。以草原为生的嘎查竟然出现较大比例的无畜户,说明此嘎查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贫困问题。而另据调查,2005年呼伦贝尔市新巴尔右旗宝格都乌拉苏木某嘎查48户牧民中有20户贫困户,占牧户总数的41.67%。

这一贫困显现并逐步加深的现象并非偶然。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虽然经历许多天灾人祸,但内蒙古牧区社会经济在总体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这一发展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达到顶峰。

随着草场的退化、自然灾害的加剧、草原畜牧业经营成本的上升以及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90年代中期以后,内蒙古牧区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整体出现贫困化趋势。牧民的贫困化形势极为严峻。

2002年,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统计数字上的牧民贫困人口虽只占15%,但实际情况远比此严重的多——在阿巴嘎旗形成30%的牧民拥有70%的牲畜的格局已有10余年。当年,剩下的70%的牧民人均只拥有28个羊单位,而同年该旗牧民欠政府和金融部门各类债务人均达4300元。由此可以看出,2002年,阿巴嘎旗牧民实际贫困人口至少已占70%以上。

作为全国最大的草原畜牧业旗,东乌珠穆沁旗一直是牧民收入最高的一个草原畜牧业旗。东乌珠穆沁旗吉仁宝力格嘎查牧民人均收入几十年一直名列自治区近3000个牧区嘎查之首。而据东乌珠穆沁旗政协的调查报告,到2005年底,该嘎查贫困牧户已占到61%。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