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城市频现内涝 排水是主因

2012年07月27日13:4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内涝灾害  排水管网 排水规划 排水能力 大城市病 排水标准 排水流量 排水设施

既要排水,更要蓄水

田有俐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提高排水设施的设计标准已是必然趋势。

“从近几年北京积水情况来看,主要环路的低洼区段、特别是立交桥下是易产生积水的地区,因此有必要提高这些交通干道和区域的排水标准。”她建议,在现阶段城市雨水管道系统规划设计时,应合理确定设计标准,不同地区应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标准,对于重要地区和重要设施,经论证后,可在规范规定范围内选用高限。

在标准的提高上,发达国家强调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先地下、后地上,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始建于19世纪中期的巴黎下水道,中间是宽约3米的排水道,两旁是宽约1米的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目前总长达2300多公里,规模远超巴黎地铁,至今每年都有十多万人来参观学习。

据了解,北京等大城市在强化排水能力方面已经有了具体设想。北京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基本建成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基本建成与城镇发展相适应的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中心城建成区雨水干管覆盖率达到100%,新城建成区达到90%以上。

然而,是否只要花巨资完善排水管网,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程晓陶认为,如果在城市系统规划上缺乏整体考虑,单纯依靠排水管道排涝,并不能根治城市水患。

“城市治水理念必须要有大的调整”,程晓陶表示,眼下当务之急是明确职责、整合力量、认清城市水患的风险分布特性与演变趋向,在提高排涝标准的同时,要考虑如何恢复与增强必要的雨洪调蓄与渗透功能,尽快形成蓄排结合的防治体系。

据了解,二战后,日本在快速城市化的浪潮中,也有过“先地上,后地下”的经历,直到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才逐步推进城市综合治水对策。最早也是在修堤筑坝提高防洪标准的基础上加大排水系统的建设力度,但却发现,在地面已经城市化的情况下,不仅地下排水系统改造的代价倍增,而且随着堤防不断向上游延伸,洪水会更快、更集中地危害到下游城市化区域。因此,日本及时改变了治水理念——不再坚持雨水越快排入河道越好,而是千方百计采取洪水分滞、雨水蓄留、雨水渗透等措施,减轻防汛压力,提高城市雨洪资源化利用的程度,取得了很好的治涝效果。

程晓陶建议,在今后的城市规划中应尽量把停车场、公园等公共绿地设计得比其他区域凹一些,在地面铺设中尽量使用透水材料,同时在立交桥周边修建大型储水设备,以便把暴雨蓄积起来,减轻城市排水管网压力,将内涝威胁变成资源优势。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100多年后的今天,重温雨果的这句名言,仍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在破解城市内涝顽疾的道路上,或许我们最缺的不是资金和技术,而是那颗为城市繁荣、民众福祉深谋远虑的责任心。

专家:规划不尊重自然地理格局是城市受灾主因

据民政部最新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全国有2.9亿人次因各类自然灾害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420.3亿元。雪灾、火灾、暴雨,身处城市中的人们该如何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越来越多的城市灾害原因何在?又应该如何解决?

记者访问了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史培军。在堆满了书籍和地图的办公室里,史培军和他的团队已就“城市合理布局与防灾减灾体系的建立”这一研究项目做了10年以上的研究。面对近期北京、武汉、广州等城市暴雨成涝的现象,史培军表示,“城市规划不尊重自然地理格局”是形成灾害的主要原因。

城市受灾责任在建设者

记者:为什么今年入夏以来,人们感觉城市因下雨而导致的灾害越来越多?

史培军:究其原因是城市规划没能遵循原来的自然地理格局。6月23日北京暴雨中,积水严重的地方都是把原来的水系网格局改了的地方。中国自古以来的城市规划是追求几何美,规划理念是美观的协调,不是景观的协调,其实城市本身并不存在一圈、两圈、越摊越大的环路型的自然地理格局。

反之,西方的城市规划多是按照城市所在地自然景观格局依山傍水而建。所以,我们的城市规划缺乏远见,太不尊重和没有考虑到大城市布局和原来自然地理格局间的协调,从而导致了大城市病的出现,来大雨成水灾,下大雪成雪灾。

记者:如果以6月23日北京暴雨后的积水状况为案例,可否请您分析一下积水比较严重地段的形成原因?

史培军:这是城市建设者的责任,北京的总体地势是北高南低,此次暴雨正好也集中在西南部地势偏低的地区。比如积水严重的莲花桥,这里本来就是原来的河网,是相对地势低洼地段,在这样的地势情况下还又向下挖了一个下沉式的桥,使此地成为逢雨必涝的场所之一。

同理,去年北京的大雪,许多车辆都因为太陡而爬不上上拉式的西直门桥,造成大堵车。在南方少雪的地方,立交桥可以建得坡度大些,但是像北方这样的多雪城市,建设者就不能用平均设防能力代替特殊地段的设防能力,不能每次发生灾害后都推脱说“这是50年一遇的、几十年一遇的现象”。

记者:可否请您具体解释一下“平均设防能力代替特殊地段的设防能力”?

史培军:城市处于一个网络化连通的关系,没有从平均设防水平提高到特殊地段的设防能力加强,就会导致由于一个地方出问题,通过其网络和枢纽地段的问题而殃及全身。一场大雨好比对一个城市的不同设防水平做了一个统一测验,高的设防水平必然也受到低的设防水平的殃及。比如旧的大院、旧的社区的排水能力和除雪能力弱,大雨或大雪来的时候也是专挑薄弱环节打。当然,现在城市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是在提高,设防水平也在提高。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