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管网陈旧,降雨超出排洪能力
7日晚开始的降雨,使临沂市多个路段出现不同程度积水。临沂市市政管理处相关人员介绍:“除了降雨量太大的因素,老城区管网陈旧、管径小,排泄能力有限是积水的主要原因。”
“老城区的排水管网设施,多是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排水功能已大大减弱。”临沂市市政管理处魏传炜处长对此深有感触。
城市排水能力弱的问题,同样困扰着济南。虽然济南市市政部门每年都通过雨水管道扩容、增加路面收水口等措施,进行积水点改造,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太多,城市排水管网无法形成顺畅的系统,龙脊河等泄洪河道也因被填埋棚盖基本丧失泄洪能力。多处铁路立交桥、低洼片区积水,成了无法根治的顽疾。“有些积水问题不能彻底解决,只能是缓解。”济南市市政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坦言。
旧问题还没解决,新问题又不断出现。济南市排水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济南东部城区快速开发,新建区域排水需求增加,原有局部的排水体系无法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又形成新的积水点。
小区地面硬化,马路排水压力增加
记者在采访中,曾看到一些新建社区附近出现马路行洪的情况。在济南市英雄山路与二环南路交叉口,东侧一大型社区汇集的雨水通过路南的便道倾泻而下,直接排到二环南路上。
“许多大型社区地面硬化,汇集的雨水直接排到主干道,增加了城市排水压力。”8日,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现在一些新建社区规模很大,建设时本应同时建设小区内排水系统,但这却是开发商忽视的环节,小区内路面硬化,每次降雨雨水不能下渗,必然形成较大的地面径流,加大了主干道的行洪压力。除了大型社区周边,马路行洪还影响下游地区排水。
8日凌晨暴雨过后,居住在白马山南路的一位市民说,早晨5点多的时候,积水没过膝盖,到中午才慢慢退去。
据了解,2009年、2010年,济南市有关部门先后对白马山南片区进行了一期道路积水改造和二期工程龙窝沟、袁柳河河道整治工程,增强了白马山南路道路排水能力,一部分雨水可以通过龙窝沟—袁柳河排入兴济河,但是,今年汛期以来,下雨时仍然积水难排。
手续难办,年初定计划汛期未开工
8日下午,记者从济宁市英华路上看到,降雨过去多时,路面上依然积存了大量雨水。
记者从济宁市城市排水管理处了解到,济宁城区现在存在的较为严重的积水点,都是几年来一直没有改造或改造不完善的地方,其中包括英华路南段、火车站路口、琵琶山路新世纪广场西侧以及火炬路南段。
这4处积水点在年初就列入了今年的改造计划,可汛期已至,还迟迟没有开工改造。因为没有及时改造,这4处地点在此次降雨过程中积水严重,英华路南段成了一条“河流”,火炬路南段(澳门路附近)的雨水根本无法排出,积水严重时道路上水深超过20厘米。
“积水点改造施工慢的原因,主要是相关手续非常复杂。”济宁市排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开始准备各种手续,到现在已经半年了,目前刚进入招投标程序。
济南市市政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积水点改造的手续确实难办,主要是各部门协调很复杂,像更换新雨水管道,需要封路施工,至少要与园林、交警等多个部门协调。“一个部门卡住了,工程久拖几个月。”他说,如果涉及到拆迁,问题就更复杂,龙脊河改造等工程都面临拆迁难题。(本报记者 王光照 王倩 刘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