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最大移民项目完成 历时15年逾6万人脱贫

2010年11月02日15:5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移民安置 盐碱地改良脱贫 贫困农民 农民人均纯收入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中新网兰州11月2日电 (记者 侯志雄)记者今日从甘肃省疏勒河水资源管理局获悉,日前,随着疏勒河项目最后两个移民村的2391人移交到甘肃省玉门市,此项跨度达15年的移民项目将甘肃中部和南部11个县的6万多贫困农民,通过移民方式摆脱了贫困的生活处境。

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和南部高寒阴湿山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导致当地的农民贫困问题突出。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甘肃决定在其西部河西走廊实施“甘肃省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项目”,开发河西的水土资源,实行异地搬迁,安置该省中部和南部临夏、和政、礼县、永靖、积石山、东乡、岷县、宕昌、武都、临潭、舟曲11个县的贫困农民。

疏勒河项目于1996年5月启动,总投资26.73亿元人民币,其中世界银行贷款1.5亿美元,2009年基本完成项目建成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新建了库容1.94亿立方米的昌马水库一座,新建和改扩建输水干支渠1100公里,平田整地及田间配套33.1万亩,盐碱地改良16.76万亩,风沙口治理和营造防护林8.36万亩;形成了一个基础设施齐全、渠路林田配套、水电路功能完善,跨越甘肃酒泉市的瓜州、玉门两县市的灌溉面积为134万亩的甘肃最大的自流灌区。

从甘肃中部跨越上千公里,穿越河西走廊,来到茫茫戈壁定居。当年,来自甘肃中部和南部的农民在当地政府的号召下,一批批自愿来到甘肃玉门、瓜州县等地灌区,通过移民们的努力,使戈壁滩变成了一处处绿洲良田。

随着疏勒河水利项目的逐步建成,从2005年起,疏勒河项目灌区安置移民开始向当地政府进行分批移交工作,至2010年10月27日最后两个移民村向玉门市完成移交。疏勒河项目安置的6万多人全部移交地方政府,标志着疏勒河项目移民安置工作的全面完成。

据兰州大学对移民各项生活指标10年的跟踪研究结果统计,项目区安置的移民人均纯收入从1996年项目启动时的不足300元增加到1850元,流域农业生产总值由项目评估时的2.60亿元增加到14.20亿元,安置的移民绝大部分已解决温饱,生产、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移民区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也逐步得到发展,项目实施为甘肃省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奠定了基础。

2009年,甘肃还制定了一系列针对酒泉市特困移民的扶持政策,移民乡生产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和提高,2009年玉门市柳湖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90元,接近甘肃农民3134元的同期平均水平,超过其原迁出区定西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2380元;而瓜州县安康村安置的积石山县移民2009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100元,比其迁出区高一千多元。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