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基础设施大会战科技扶贫奔小康

2010年10月22日15:1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大会战 科技扶贫 奔小康 科技下乡 扶贫资金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中央台记者张江元、张垒报道:广西河池是全国18片贫困地区之一,全市11个县里有9个是国家级贫困县。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当地打响了基础设施大会战,加大科技扶贫力度。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包括河池在内的广西全区贫困人口大幅下降。

在广西的西北部,有一片神奇而光荣的土地,这里聚集着壮汉瑶等八个民族共70多万群众,少数民族人口占到了八成以上。这里还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发源地,邓小平同志在此领导了“百色起义”,并建立了右江革命根据地。这里山川秀美,满眼的绿色下,埋藏着红色火种。这片土地包括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和凤山县。

“东巴凤”既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直到2001年,三县人均GDP、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都远远低于全国水平,尚未解决温饱和初步解决温饱的低收入人口共达40多万人。水利、交通、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基础设施也远远落后于广西平均水平。这三县也一直是国家重点扶持的特困县。

有首歌叫《山路十八弯》,但到了东巴凤,走在山路上,一道道弯弯数也数不清。弯弯的山路,不知曾阻断了多少代河池农民致富梦。

2003年,广西集中各方财力,投资20多亿元,用一年半时间在东巴凤三县开展交通、卫生、村村通广播电视等10多个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广西扶贫办公室主任覃延学介绍说:“单单用扶贫资金去扶持,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整合各个部门的资金,属于哪个行业的,哪个行业出钱,各个机构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资金,突破它的瓶颈制约。”

大会战中,交通成为了重中之重,占到了总投资额的70%多。东巴凤三县所在的河池市的公路总里程一下激增到了7300多公里,率先在广西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的目标。

凤山县长峒村搞运输的村民何仕昌终于可以畅通地做起生意了,他说:“原来我们这里即使有路也很窄,更不要说许多地方根本就没有路。有路的地方也是急弯多,路又窄,一天堵几个小时算是正常的了。现在我们做生意走新路,不堵了,心情很好。路通了,我们山区的农副产品直接送到金城江市区,这路是我们老百姓的致富路、幸福路。”
  说起原来路不通的时候,长峒村的徐汉生还给我们讲了一件趣事:徐大叔养一头猪养到100公斤,因为路不通,无人来收购。无奈之下,他只好将杀了的猪分成几大块,请几个村民帮忙抬到镇上卖。最后一算,雇人所花的成本,居然比卖猪所得的利润还多。于是徐大叔一气之下再不肯养猪了。

虽说这只是一则旧日的趣闻,但里面透露着多少庄稼汉长久的无奈呀。而今,走进徐汉生家,一排砖瓦房整齐漂亮。穿过后门,一片偌大的养猪场映入眼帘。地面上一层厚厚的锯木屑,谷壳和米糠铺在其上,100头小香猪追逐打闹,好不热闹。显然,路通了他也就回心转意了,又养猪了。

奇怪的是,在他的养猪场记者居然闻不到一丝腥臭味。徐大叔和邻居罗振新说,交通条件改善后,政府派来专家指导他们搞起了特色产业尽快脱贫,而他们的养猪场运用的就是生物发酵舍零排放技术,不但环保,效益也更高了。

徐大叔告诉我们,建这个生物发酵舍同传统养法相比好处多多,简单说就是三省——省水、省工、省料。还有一个就是环保,没有把污水排出去,实现了零排放的。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