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新华网湖南频道9月25日报道(记者黄兴华 苏晓洲)湖南湘潭市紧紧抓住国家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大发展机遇,不断探索创新社会救助工作,使救助对象从最困难的低保人群向低保边缘人群拓展,救助内容从单一的生存救助向生产生活的多样化救助拓展,救助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较好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去年,湘潭市社会救助工作荣获民政部“探索创新奖”,今年湘潭市被列为全国社会救助工作试点城市。
——传统救助解决群众生存问题
总人口300万的湘潭市,是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大中型企业45家,产业工人20万人,在计划经济时期为国家作出过重大贡献。但是由于经济转型、体制改革,大批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生活困难的城市居民急剧增加,引起系列社会问题,社会救助工作显得十分紧迫。
为了缓解下岗困难职工和城乡困难群体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难,改善他们生存、生活和发展环境,湘潭市在湖南率先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指数,相应调整保障标准和补差标准。目前,全市城市居民低保对象为37500户70831人,今年保障金由最初的120元提高到280元,高于长株潭三市平均水平。
据了解,湘潭市建立城市低保制度前,全市有189家国有集体企业停产和开工不足,共计4.2万多下岗职工无固定工资收入,生活难以维持,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潜在因素。湘潭市通过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有效地化解了这一危机。同时,2006年5月,湘潭市又在湖南抢先一步,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并将低保救助金发放到保障对象手中。
城乡低保制度的建立,保障了城乡贫困人员基本生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记者在湘潭市政府信访局采访时,信访科长王胜利介绍,前些年,他们每年接待的群众上访达上万人次,由此引发堵路、扰乱办公秩序等系列问题。近几年,由于城乡低保保障措施有力,几乎没有人因为基本生存问题而上访。
湘潭市市长吴奇修认为,改革开放的进程实际上就是不断解决民生、改善民生的进程。他说,社会救助工作以困难群众为服务对象,更加体现公平原则和人本关怀,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极为关键。
湘潭市在一系列新型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上抢抓机遇,勇于创新,先行先试。2008年7月,湘潭市正式启动实施临时救助制度,救助对象包括本市居民中不在社会救助范围之内,由于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低收入家庭,或者虽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但由于特殊原因仍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家庭。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米勇生认为,湘潭市的临时救助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制度建设的完善和补充,为解决低保边缘群众和低收入家庭的困难提供了经常化、规范化的长效保障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