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要照顾失去孩子的父母,但有没有具体的安排?如何照顾好他们?
2008-06-06 11:49:20
我在灾区看到的特殊的措施是比较多的,第一,特别是心理抚慰,很多志愿者为这些家庭倾注了爱心,对他们进行了心理支持。我也和这些家庭进行过交谈,他们确实是处于极度悲痛之中。我也问到抚慰金的问题,但是就我身临其境感受到的而言,家属们现在相当悲痛,我和他们谈到其他政策的时候,家属们说先不要谈,我们现在不想谈抚慰金,不想谈其他的政策,现在心里特别难受。这是我看到的情况。地方政府正在根据家属的要求,在进行不断地完善、调整方方面面的政策,但当务之急是进行心理抚慰。
2008-06-06 11:49:37
请问王司长信息公开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对于其他的社会组织而言,他们也接收了很多款物,如果他们没有移交给相关部门,自己直接在灾区发放,这部分款物的公募是否只能是依靠自觉地向公众公开。另外,关于家庭寄养的问题,既然是多方参与,对于有些开展家庭寄养项目的社会组织是否也能够参与到家庭寄养的项目中来?谢谢。
2008-06-06 11:52:03
昨天民政部已经有一个公告,公募类的基金会凡是以前在注册的时候,没有救灾功能的,都要在未来十天内重新补办手续。非公募类基金会原则上是应该把他们募集的资金及时通过协商,交给具有救灾职能或者公募类的基金会。像你说的草根组织,特别是一些特别基层的慈善组织,就我在灾区看到的而言,实际上很多是带有社会互助性的。我就亲身在灾区处理过很多这样的案例,他们开着车、拉着物资,直接到受灾群众安置点,像这样一些资助和捐献,在灾区,我觉得很难进行详细的登记。因为他们就是直接去了,开着车,自己去发放。我同样看到的另一个事情,有的单位已经做了米饭、炒菜加一点肉,直接拉到受灾群众安置点,安置点的喇叭就公布出来,哪个单位、哪个组织送来饭了,大家来排队领,吃了别的饭之后,还要有一些更好的饭,大家还来排队,他们做的不一定是全部,但他们是捐献。这种很难进行登记,这些是最直接的帮助。我想捐赠者心中有数,受灾群众心中也有数。所以我看到目前为止这类捐赠还没有出现矛盾、质疑和纠纷。
2008-06-06 11:53:41
刚才公益时报的记者提出这个问题,关于社会组织能否参与家庭寄养。民政部2003年出台了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当时对家庭寄养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规定。家庭寄养主要是为了克服过去单纯的机构养育、孩子缺乏家庭温暖的问题,从而使孩子从寄养家庭中得到关爱,是从孩子的人格、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予以考虑的,我们在吸取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了自己的路。有一个出发点,就是为了让孩子在家庭中生活,得到寄养父母的关爱。从原则上来讲,要寄养到机构和组织,本身就如同过去在机构集中养育类似。如果有的组织统一把孩子安置在一起,让小孩在一块生活,这是和我们过去机构集中养育的方式是一样的。现在社会组织也表达了这样的愿望,这是非常积极的、奉献爱心的一种表示。如果能够通过组织开展助养,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这次我们提出的七种方式之一,就是助养,社会组织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定向或不定向的对一个或多个孩子在一段时间里支付他的生活费用,对他进行康复帮助,这是有一定意义的。而且可以通过组织志愿者到机构、寄养的家庭开展服务,开展辅导。总之,任何组织、任何个人对于孤儿的关爱,我们都非常尊重、尊敬并积极鼓励。在这种选择上,我们是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从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
2008-06-06 11:57:37
关于公开资金管理的信息,这个办法有没有规定在多久公报一次?内容有没有包括管理费、行政费?
2008-06-06 12:06:50
你说的这个问题,今天上午我们正在开另外一个会议研究。我们工作人员正在商量,就目前这种公布方式,下一阶段要转型了。大家现在关心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什么时候得到收据,另一个是资金什么时候到灾区,资金流向。我们想,需要建立一套非常规范的公布办法,看是一个星期还是一个月,还是十天、还是三天,正在讨论这个问题。你提醒的这个是对的,是要建立。
2008-06-06 12:07:25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儿。
2008-06-06 12:09:01
最新播报:四川汶川8级地震 I级应急响应 [亲历/目击/感人故事] [捐助热线]
四川汶川地震各地伤亡汇总(实时更新) 何时能预测地震 [寻亲资讯] [防疫]
[如何收养孤儿/收养条件/电话] [怎样获得保险救济] [“救灾语录”]
[不可抗力致民事违约怎么办] 聚焦堰塞湖泄洪进展
国家制定整套灾区生活保障政策 红十字会回应"高价帐篷"质疑
民政部就防止抗震救灾捐赠款物被挪用贪污等答问
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等详解汶川大地震善款管理和使用
四大基金会详解百亿慈善款使用:多数分为两个阶段
解惑:赈灾捐款额因何与目前实际拨付额相去甚远?
专家解读四川地形变化 会否发生洪灾 堰塞湖会否溃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