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区:几乎成了一座空城
守着家却不能回,俯瞰着不远处的房子,廖小梅的眼中有些惆怅。到昨晚,廖小梅一家已在离家3公里外的绵阳科技园区园艺山的半山腰上搭帐篷生活3天了。虽说帐篷区比在家简陋和艰苦得多,可廖小梅还是和众多乡亲们的想法相同——除非堰塞湖险情排除,否则必须一直坚守在帐篷区,即便这样的生活有些无聊和枯燥。
自从26日唐家山堰塞湖疏散群众动员大会以来,绵阳附近几座山的山头或半山腰上就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帐篷,众多市民选择到帐篷里过夜,使得拥有60多万人口的绵阳城几乎成了空城。
“晚上有去处没有,要不就到我家搭的帐篷里将就将就?”昨天中午,得知我们到绵阳采访,一出租车司机热情地打招呼。司机说,他们这两天很忙碌,白天除了为志愿者提供免费服务外,还得赶在天黑之前到园艺山山腰上搭好一家人住的帐篷。“那里睡得踏实。”
昨日的绵阳午后,闷燥得厉害,园艺山半山腰上的帐篷区周围聚集着摇扇的老老少少。他们或在闲聊,或在看报,或在散步,有商贩还在路边摆起了摊,提供水果和小食品。共同之处,就是每个人手边都有一个收音机,关注的内容一致:唐家山堰塞湖。
“搬来这里已经第三天了,生活还算方便。”在自家的帐篷外,朱大妈边逗着小孙子,边平静地说,现余震似乎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大问题了,目前他们就期望堰塞湖的险情早些处置好,他们也就可以早些回到自己的家中。
富乐山风景区在绵阳城区东郊2公里处,这两天,整个风景区俨然成了一个露营地。
昨天下午,沿着景区公路向上走,一路可见搭帐篷的忙碌身影。医疗流动救护车随处可见,就连绵阳市仙游区检察院的临时办公点都搬到了山上。除了警戒线内的几座危房外,整个景区似乎看不出紧张的气氛来,所有人脸上都写着平静。
“我们并不恐慌,因为政府把所面临的危险和所要做的工作都摊在群众面前,我们心里反而更踏实了。刘先生显然对堰塞湖的处置信心百倍,斜靠在帐篷外的趟椅上轻松地说。
唐家山堰塞湖:成为溃坝之患代名词
撤离,皆因“悬湖”。
“5·12地震”仅仅过去3天的时间,“因地震形成的34个堰塞湖极易产生次生灾害”这一问题,就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至今地震整整过去两周多的时间里,“唐家山”3个字越发引人关注,因积水量大、水位日涨两米、头上还顶着众多小型堰塞湖,“唐家山”成为堰塞湖之患的代名词,地震次生灾害的话题的焦点。
“如果引流渠不能在随时可能到来的汛期前开挖成功,后果将十分严重!”“成都肯定不会有事,如果逼不得已实施炸坝的话,肯定要保绵阳,因为绵阳是四川十分重要的工业城市,再怎么也不能丢了!”说起唐家山堰塞湖,成都的哥沈师傅不停地说着自己的观点。
“淹水我们倒是不怕,怕是怕水里带来的病菌。堰塞湖里泡了多少死去的家禽、牲畜和农药谁也说不清,会不会带来病菌谁也说不清,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在宣传时告诉我们,一旦遇堰塞湖来水,要离远些,保持500米到1000米的距离!”马福礼对唐家山堰塞湖压顶十分担忧。
“绵阳地势虽然比青莲镇低,但我认为绵阳问题不大,虽说水往低处流,可大家也不能忽视河道越来越宽这一客观事实。唐家山堰塞湖洪水肯定要来,只不过会不会引发灾害还不确定,其实我们最担心的是水里会不会带来病菌。”透过李永强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这些话,不难看出青莲镇镇府对悬湖隐患的高度认识和重视。
如果此条传闻属实的话,让我们感受到的依然是政府对生命的关爱,以及千方百计降低唐家山堰塞湖水患的决心——民主与法制日报记者王琪称,其在灾区采访期间得知,政府部门在数日前专门派人前往北川清理废墟里掩埋的农药,努力降低唐家山堰塞湖日后泄洪带来的风险。(来源:都市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