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报告”昨天(5月28日)正式公布,万科A(000002)以其骄人的销售业绩和稳健的财务指标,毫无悬念地成为中国房地产业龙头。不过,在紧缩式宏调压力下,资金链普遍趋紧成为摆在各家开发商面前的大问题。
据悉,这份报告由包括新浪房产组成的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制作,研究对象为去年在A股和香港上市的130家国内房地产上市公司,这是国内首次对房地产上市企业作测评报告。统计显示,凭借去年355亿元的销售规模和稳健的财务指标,万科不仅成为最赚钱的中国房地产企业,也成为最具实力的行业老大。此外,中国海外发展(0688.HK)、碧桂园(2007.HK)、富力地产(2777.HK)和世茂地产(0813.HK)也均以过百亿元的销售规模,紧随万科之后,稳居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前五强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行业两极分化格局也日益显现。此外,与香港房地产上市公司比,A股上市公司资金链今年普遍面临较大压力。报告显示,万科、保利、金地、招商四大房地产公司每股经营性现金流指标去年都出现负数,尽管这些企业的每股现金存量充裕,但是速动比率和经营性现金流两个指标一致反映出这些企业在未来普遍面临较大的资金回笼压力,实现销售业绩将是今年最大的考验。(记者 邢飞/北京晨报)
2008年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榜分析
借助于2007年良好的全球经济发展势头以及中国大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的提升十分引人注目。万科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98%,远超过其他上市公司。位居其后的中国海外、碧桂园 、富力地产、合生创展集团、雅居乐地产的销售收入均超百亿,分别为156亿、177亿、148亿、104亿和103亿元,其中,碧桂园增长显著,同比上涨123%,其他四家增长相对较缓,均在50%左右。
世茂房地产、保利地产、金地集团和首开股份在2007年也表现卓著,销售收入分别为93亿、81亿、75亿和7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101%、110%和56%。
2007年沪深7家房地产上市公司表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而大陆在港上市的13家公司,综合实力雄厚,整体上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态势。根据上市地点的不同来看这20家企业,大陆在港上市的13家上市公司2007年平均销售收入将近90亿,而大陆7家中,若万科不计入均值计算样本,剩余6家的平均销售收入只有50多亿。除万科外,中国沪深房地产上市企业在规模实力上与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企业相比仍有一段距离。
200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地产股指数收于6399.66点,全年累计上涨148%,超过同期大盘整体涨幅54个百分点。万科以总市值2961亿收官,位居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市值榜首,再次印证了其行业第一的位置。在2007年全球资本市场的良好发展势头下,香港恒生指数在2007年年内也累计达到39%的涨幅,碧桂园、中国海外发展的市值均超千亿元人民币,富力地产也上升到838亿元,而且这三家公司在全国均拥有很高的企业声誉和资源储备,未来发展大有赶超万科之势。招商地产和保利地产(18.03,-0.26,-1.42%)以803亿和795亿元紧随其后,世茂房地产、华润置地的市值也均超过600亿。其他12家在2007年末的总市值也达到或超过百亿以上。这些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优异表现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融资环境。
从企业营运能力看,大陆在港上市的13家公司的平均存货周转率为0.51,整体保持在行业先进水平行列,而沪深7家上市企业仅为0.25。这组数据对比明显反映出两地上市公司在运营效率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
在企业偿债能力方面,大陆在港上市的13家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平均流动比率和平均速动比率分别为0.56、2.22、1.15;沪深7家房地产上市企业这三个指标的均值分别为0.63、1.97、0.57。两组数据比较后显而易见,在长期偿债能力方面,大陆在港上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处于较低的可控范围内,而在榜7家沪深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不过尚处于行业正常水平。
就流动比率而言,两地上市公司差别不大。但从更能直接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速动比率来看差异明显。13家大陆在港上市企业的平均速动比率为1.15,超过安全理想值1,7家沪深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速动比率也仅为0.57。这一指标明确反映出在目前市场情况下这些企业存在资金链趋紧的问题,同时也体现出大陆在港房地产上市公司大都遵循着稳健型经营理念,各项指标均保持在安全范围内,而沪深房地产上市公司在这些方面则显得较为激进。新浪房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