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胡昌明大校在新闻发布会后回答记者提问。 本报记者 刘杰/摄
“应该说是地震催生了这一制度,在此之前这一制度尚在酝酿筹备的过程中,原本要到时机比较成熟时再出台”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左兰成发自北京 5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出现了一个新面孔——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胡昌明。胡昌明和中国军队参与救灾的主要部门军官一起,向中外记者介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抗震救灾的情况。
虽然胡昌明显得很低调,但他依然成为中外记者追逐的焦点。胡昌明的首次亮相,标志着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正式走上前台。此时,距离中国正式宣布建立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制度,还不到半年的时间。
打造军事“名片”刻不容缓
2007年12月27日上午,时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的蔡武,在回答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提问时透露,“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国防部已经在筹建新闻事务局,现在正在紧张地进行筹备工作,一旦筹备工作完成,将公布新闻发言人名单和联系电话,并且开展新闻发布工作。”
“太需要这样的制度了。”一位关注中国对外军事交流的专家告诉本报记者,他过去比较注意国防部外事办公室发布的消息,但这个机构毕竟不是专门的对外新闻发布机构。而国外经常流传的一些关于中国军队的“风言风语”,如果军方有专门的对外新闻发布机构,也便于求证与核实。
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罗援少将向《国际先驱导报》指出,通过国防新闻发布制度,可以宣传我国的国防政策、战略方针、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以及其他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使公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同时,还可以对国际社会解惑释疑,增强军队的透明度,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 “中国威胁论”。
其实,目前我军新闻发言人并非完全空白。解放军驻香港和驻澳门部队先后均设立了新闻发言人。以香港为例,这里部队的新闻发言人被媒体誉为香港驻军的一张“名片”。现任发言人程东方曾评价说:“新闻发言制度增进了香港社会、市民、传媒对驻军的了解,密切了驻军与香港市民的关系。”
不可否认的是,海内外对中国军队整体发展的关注程度在逐日提高,如何打造一张更具分量的“名片”,成为迫切的任务。
制度建设有条不紊
看得出来,建立国防部新闻发布制度的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2008年1月8日,一份来自国防部的新闻通报引起舆论广泛关注,不仅仅是因为消息的内容本身———宣布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基廷访华,更因为消息的来源———国防部新闻事务局,这个名称对于大多国人来讲还是陌生的。
1月12日,国防部首次向外界公布了新闻事务局的筹建情况:“自国防部决定正式设立新闻事务局以来,筹建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有关新闻事务局制度建设、人员配备、办公地点、新闻发言地点等事宜正在研究论证之中。新闻事务局将在适当的时候正式开展工作,届时将为国际国内媒体提供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相关信息。”
这之后,以“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名义发布的消息,曾出现在2月份中国南方抗击雪灾的报道中:“中国国防部新闻事务局说,截至2月3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已出动51.9万人次、民兵预备役161.3万人次投入到抗击中国南方遭受到的极端雨雪天气带来的灾害之中。”
抗震救灾让发言人提前出炉
新闻发言人被认为是新闻发布制度的关键一环,国防新闻的发布同样如此。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迅速投入抗震救灾。而在5月13日有关军队投入抗震救灾的情况发布中,第一次出现了“国防部新闻发言人”的说法。
此后,几乎每天都会出现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发布的权威信息,不过,在这些信息发布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发言人的具体名字。
就当人们以为谜底要留到以后才能揭开的时候,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新闻事务局局长胡昌明大校却在5月18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首次亮相。
“应该说是地震催生了这一制度,在此之前这一制度尚在酝酿筹备的过程中,原本要到时机比较成熟时再出台,但这次突如其来的灾难,救灾如救火,时不我待,不管你准备没准备好,只要人民需要,只要对救灾大局有利,没有准备好,也要出台。”罗援少将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姚云竹说,军队是此次抗震救灾的主要力量,因此军队的信息公开也是政府对于突发事件反应的重要一环。“国防部新闻发言人选在这样一个时期亮相是很合适的。”
最新播报:四川汶川8级地震 I级应急响应 [亲历/目击/感人故事] [捐助热线]
四川汶川地震各地伤亡汇总(实时更新) 何时能预测地震 [寻亲资讯]
[如何收养孤儿/收养条件/电话] [怎样获得保险救济] [“救灾语录”]
[不可抗力致民事违约怎么办] 截至27日12时汶川地震已造成67183人遇难
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等详解汶川大地震善款管理和使用
四大基金会详解百亿慈善款使用:多数分为两个阶段
解惑:赈灾捐款额因何与目前实际拨付额相去甚远?
唐家山堰塞湖处高危 19处堰塞湖制定下游人员转移预案(实录)
四川核设施均处于安全状态 除资阳周边饮用水源正常
四川省重灾区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 涉及2792万人(实录)
专家解读四川地形变化 会否发生洪灾 堰塞湖会否溃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