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4月18日电 记者近日从重庆市教育部门获悉,在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资金、人才的扶持下,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等少数民族贫困县依托校地合作项目发掘资源优势,找准产业发展方向,高校科研成果在基层得到及时转化,实现县校双赢。
据介绍,校地合作采取高校与少数民族贫困县结对合作的模式,双方全方位、宽领域地实施具体的合作内容及项目,根据“合作自愿、优势互补、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共同发展”的原则,按市场机制选择合作协议。
西南大学2003年开展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校地合作。该校党委书记黄蓉生介绍,西南大学投入50万元启动校地合作,学校农业专家在近4年的时间里,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5万亩黄连建立产业链,并研制生产出20余个以黄连为原料的药品、保健品、饲料,其中黄连花保健茶等得到国家发明专利。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由于人才匮乏、无科研力量支撑,该县汞、锰、锑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尚未得到全方位的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仍是空白,丰富的旅游资源也缺少整合和规划。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张泽洲介绍,去年8月重庆大学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后,即派出“科技特派员”为秀山产业“把脉”,确定金银花种植及加工、贫锰矿选矿研究和锰渣综合利用等13个合作项目。重庆大学校长李晓红告诉记者,学校还将在农业产业化、工业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旅游等方面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合作,推动少数民族贫困县的产业发展。(记者 茆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