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利用产业结构、户籍制度来调控人口分布最直接

2011年04月14日09:4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人口 产业结构 人口分布 居民 调控 十二五 郊区 农业 马力

最直接措施是调控人口分布

记者:现在“大城市病”已经愈演愈烈,比如严重的交通拥堵、房价高昂等问题,如何调控人口?

马力:经济规律决定,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回报率高的地区流动,大城市回报率高,必然会出现人口不断膨胀现象。北京市原来规划2020年人口目标为1800万,去年就已达1700多万。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怎样控制人口,怎样调控人口分布,成为重大课题。

最直接的措施就是利用产业结构、户籍制度来调控人口的分布。

首先,产业要梯度发展。城市中心发展现代服务业,郊区新城发展高新技术研发区、实验区,再往外卫星城发展产业组装区域,再往外就是小城镇建立零配件生产区域,最终拉长产业链,使我们的产业向不同等级城市梯度分布,形成大城市圈、大经济圈。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产业梯度发展,提供不同层次就业岗位,人流跟着就业岗位走,家庭跟着就业人群走,服务业跟着家庭走,形成人口梯度分布,扩大中小城市尤其是小城镇吸纳人口的能力,减轻中心城市尤其是大城区的承载压力。

我们的人口规划绝不能只是想怎么控制人口进入,而是要通过调控产业分布来调控人口分布。

现在房价居高不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求大于供,还有3亿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再加上已流出的2亿农民,就意味着5亿人要到城市居住,这是刚性需求,加上土地财政导向、投资渠道匮乏,房价走高态势难以遏制。如果真正实现分流,而不是蜂拥在大城市,很多问题才会缓解、解决。

记者:大城市生活成本较高,流动人口在二三线城市安家更加现实。

马力:是的。第二就是同时利用户籍制度来调控人口的分布。按不同的城镇梯次放宽户籍门槛,利用户籍制度不仅能缓解大城市“城市病”,也可避免小城镇“农村病”(城市向农村)的产生。

第一个层次是特大城市,采用“轮候制”。大量的常住人口提出申请,具备相应条件后,户口转入。

第二个层次是大城市,实现“郊区”城镇化。促进大城市和郊区连接的新城的发展。同时,带动中心镇、枢纽镇的城镇体系发展。重点解决失地农民户籍问题,尽快使他们融入城市。

第三个层次是中小城市,“放宽”户籍制度。只要符合条件的,都让他们进来,扩大中小城市规模。比如县级市10%~30%万人是较合理的人口规模,如果城市建得漂漂亮亮,却没有产业、没有相应人口规模,浪费土地、资源,发挥不了效益。所以,一定要通过放宽户籍、建立支柱产业吸纳人口,让中小城市更快地发展起来。

第四个层次是小城镇,“放开”户籍制度。所有想进入小城镇的人,都要让他们享受小城镇市民的同等待遇,让更多的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同时承接更多大城市转移的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等中低端产业,使更多刚转移出来的农民能迅速进入到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在他们分享改革成果、更快富裕起来的同时,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