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现状:公办养老院住不进 民办院住不起

2010年12月21日08:5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养老院 养老服务 养老机构 社区养老 城市老年人 家庭养老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住不进——

公办养老院床位紧张,根本住不进去

与爱慕家一墙之隔,是香山老年公寓,这是一所民政局下属的公办养老院。从外观上看,环境与设施与新建的爱慕家相比具有不小的差距。当天下午,大门紧锁,里面锁着一条狂吠不止的狼狗。

据住在爱慕家的老人介绍,他们第一时间想去的还是公办养老院,因为在这些老人的观念里,国家办的正规,而且一个月不到3000元的费用也比较少。但一咨询,根本排不上队。

“去公办院得排队,床位太紧张,一排就排到后年去了。”78岁老人刘天庆告诉记者。

床位紧张是老人们提及公办养老院难以解决问题的第一个原因,但刘天庆这位原北大教授告诉记者,公办养老院的服务质量也是个大问题。他的独生子目前在美国,他们也不愿去美国。因此他退休后就早早住进了养老院,最早就去了位于北京祁家豁子的一家号称样板的公办养老院。

“到里面一住发现比之前想象的差远了,我吃了他们餐厅一顿饭,拉了半个月肚子。”刘天庆愤愤地说,见个院长比登天还难,一个老人在电梯里摔倒了,办公室主任看都没看一眼就走过去了。

虽然记者无法核实到老人所说的是否有夸大的成分,但是可以想象,他在那个养老院一定有不愉快的经历。

据了解,北京市现有养老服务床位数不到4万张,只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8%,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为5%至7%。

解难题——

中国式养老破局,需中国式解决之道

刘婧梅是爱慕家养老院的一个工作人员,出生于1987年,刚毕业半年。虽然她十分热爱养老事业,但是她自己并没有打算未来将自己的父母接到养老院的打算。

她告诉记者,来这里的老人都具有一定的修养,但并非都能转变观念,但凡是子女把父母送来的,老人普遍心情沉郁,而自己主动来的,心情才比较平静。

中国具有重视亲情与团圆的传统,在中国的价值观里,将父母送去养老院,或者老人自己选择去养老院,起码在目前,还不能说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尽管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并不具备家庭养老的条件。

“我不会送父母去养老院的,条件再好也不能让去,护理人员再好比得上家人么?”在外企工作的齐阳告诉记者。但他也知道,这样的表态相比社会的现实更像是口号式的表态。因为他即将面临两小养四老这一普遍现实。他和妻子刚刚首付80万元买了一套房子,每个月付6000元月供后生活已经很紧张,很难把父母从山东老家接过来赡养。而且,妻子家的两位老人也已经退休了。

“两小养四老是未来中国最大的养老困境,”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为,中国式的养老困境必须寻求中国式的解决之道。

一些人提出社区养老可能是比较符合中国城市养老现状的一条道路。不同于传统家庭养老和养老院机构养老,“社区养老”除接受家庭照顾外,主要依托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网络和义工自愿养老服务,兼具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点,被认为是当前最为可行的选择。全国政协委员何小平说,“老人住在家中,但是养老服务却是由社会来提供。老人既留在熟悉的环境中,又能得到生活和精神上的照顾。”

同为全国政协委员杨超也认为,社区养老作为家庭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具有医疗服务专业化、社区规模体系化、资源配置成本低等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基本养老的需求。

夕阳下,李凤清老人叫醒了在歌声中沉睡的老伴,她说原来设计枪炮的老伴现在记忆力越来越差,为了避免他担心,自己经常告诉他们只花了2000元来住这里。

“我们的住宿费只有2000元,你就别操心啦。”李凤清大声在他耳边说,“咱们有房子,还花2000元住这啊。”老伴嗫吁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