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改委副主任卢映川首次表示“外来农民工也是北京的市民”。因此,有理由希望看到北京市有明晰而可行的制度和政策,使非户籍人员成为名副其实的“市民”。
8月1日上午,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举行北京市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北京发改委副主任卢映川首次表示“外来农民工也是北京的市民”,会创造好的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他说,没有听说专门清理限制外来农民工的事情。(8月3日《京华时报》)
这种对外来农民工的诚恳态度、公允评价,使人们看到北京对他们的善意与感恩之心。
事实上,无论是电梯司机、送报员、商场营业员,还是清洁工、建筑工、小时工,包括很多白领,许多人并没有北京户口,但他们既是北京的建设者、服务者,也是北京的纳税人,所以将其视为“北京市民”实属应该。
近年来,北京也在努力为非户籍人员提供更多服务。譬如,子女入学问题、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进展,特别是随父母在京求学的孩子基本得到入学安排,一些农民工子弟学校也得到扶持。
但是,一些因户籍不同而形成的差别,还有待通过逐步改革来改变,像非户籍人员的各种社会保障待遇问题,子女上学特别是就地参加高考问题等。
长期以来,城市户籍改革面临诸多问题。有人认为,对北京而言,将非户籍人员的户籍本地化,会加大本地失业人数,资源会更短缺等。其实,这是单面的考量。实际上,即使不解决他们的户籍与市民待遇问题,他们的孩子一样要上学,他们年老时也一样要养老,只是户籍门槛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其负担,而这会压抑其对这座城市的爱心与创造精神,使他们经常处在忧疑甚至焦虑状态,这对其自身与社会并无益处。
6月30日,深圳市政府宣布将于8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居住证制度。《深圳市居住证暂行办法》规定,持有10年长期居住证的居民,将被纳入深圳的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体系。那么,因户籍不同所带来的藩篱在深圳正被逐一拆除。
因此,有理由希望看到北京市有明晰而可行的制度和政策,来促使户籍改革政策的出台,使非户籍人员成为名副其实的“市民”。当然,这需要政府各部门统筹安排与协调,以便分步骤、有计划地放开户籍限制。譬如,严格统计孩子需要上学的家庭,让学龄儿童优先获得市民待遇;严格统计在京工作、纳税达到一定年限的人员,看看他们对市民待遇需要的程度,以及政府所能为他们解决的实际问题。
只要做好了前期调研,并参照其他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方式,再由各部门与社会各界分析研究相应的问题,户籍改革就能成为可行计划,并分步推进。一座城市的市民是通过笑意与爱心,表达对外来客人的善意与友爱,而一座城市的善意表达,则是通过明晰、有效的政策和制度,体现对他们的人文关怀与尊重。
□吴祚来(北京 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