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刚过,春节临近,越来越多的人将踏上回乡之路。不过,一年一度短期春运人口流动,比起未来中国庞大的人口迁徙来说,实在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的预计,未来30年,全国的城市人口比例将达到70%,城市人口将从目前的5.6亿上升到10亿,约有3亿农村人口进城,将给未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不过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筹备应对方案。记者获悉,国家人口发展功能区的战略规划已经由国家人口计生委完成,并获得中央的认可。一位参与编制的人士指出,这项规划将下发到地方,由各个省(市、区)据此拿出自己的编制报告,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全国汇总规划。
“如果顺利的话,今年内这个汇总规划将按期与国家发改委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相衔接,此后会在全国开始推动。”上述人士说。
这项规划的大体框架,是将全国的国土分成5大区域。即不适宜、临界适宜、一般适宜、比较适宜、高度适宜地区,其中高度适宜地区,面积只有全国的10%,但是要积聚全国30%的人口,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在此基础上,还按照环境资源承载力,把全国划分出四大人口发展功能区域。
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国家人口计生委此次编制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报告题为<科学界定人口发展功能区 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其目的是要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该报告是在完成总人口战略报告后,针对其中提出的新问题而提出的应对方针。根据研究,未来30年中国将迎来人口规模、劳动年龄人口、流动人口,以及人口城市化等高峰。
预计今后30年,全国总人口数将达到15亿,城镇人口也将从目前的5.6亿上升到10亿。同时,城市化率将大幅提高,意味着大量的农村人口将要进入城市。规划报告预计,2014年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0%以上,2023年将达到60%以上,2034年为70%以上。届时,3亿农村人口将成为城镇人口,这将给一些地方的人口承载能力造成挑战。
比如贵州、西藏、宁夏、青海等地,相对其环境承载能力而言,目前其人口规模就超载30%以上,因此这些地方不适宜再大规模地进行城市化发展。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展规划司司长陈立认为,科学界定人口发展功能区,引导人口有序流动非常重要。“这能增加每个人发展的机会公平性。”陈立近期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讲座上说。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加快,人口大规模的迁移也在加快。比如1990年人口普查的迁移人数为3400多万,这个数字到2000年时达到1.3亿。但是这种发展模式似乎不可持续。规划报告指出,支撑3亿农民进城,每年城镇需要新增建设用地100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为1500亩)以上。而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数字,2005年全国耕地只有18.3亿亩,按目前的城市化速度,20年后18亿亩的耕地红线将被突破。
上述规划报告是在2006年9月份的一个涉及内蒙古等8个省份的调研报告基础上完成的。2005年9月,国家人口计生委启动了有关生态屏障、功能区划和人口发展的专题调研,开始有关人口功能区的研究。这是适应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建立主体功能区的需要而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