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10年净增有效灌溉面积9200多万亩,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
中原大地麦浪翻金,一台台联合收割机来往穿梭。河南驻马店市关王庙乡村民张双喜满脸喜悦:“多亏及时浇上了水,不然大旱哪能大丰收?”
这是我国粮食八连增之后的又一个丰收之夏。在水旱灾害频发的背景下,粮食连年增产丰收,尤显珍贵。
“有收无收在于水”,金色的丰收画卷背后,离不开水利的重要支撑。10年来,全国净增有效灌溉面积9200多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3亿亩,使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25亿亩。我国以占世界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1%人口的吃饭问题。水利,筑起了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固基石。
灌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60亿公斤,成为粮食生产的中流砥柱
[镜头]四川大英县河定海村的田间,绿茵茵的稻田一派生机。“今年水源有了保障,我种4亩多田,每亩至少能收600多公斤谷子!要是以前,每亩最多也就收个200多公斤。”村民陈大奎感慨地说,“现在干渠修到了田头,用水不愁,春灌用水有了保证,像今年夏天这么旱也没问题。”
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农田水利,一头连着国家粮仓,一头连着百姓生计。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特别是2011年,中央明确提出,土地出让收益10%用于农田水利,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推动农田水利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核心在灌区。”占全国耕地面积49%的灌区,生产了约占全国总量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特别是大型灌区,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力军。
加快大型灌区改造,到2011年底,纳入规划的434处大型灌区已有110处完成投资,不仅提高农业的抗灾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用水效率,实现了“藏粮于田”。10年来,通过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19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700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60亿公斤。
10年来,对777处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进行配套改造,新建嫩江尼尔基、宁夏沙坡头、海南大广坝、四川武都等一批灌区,实施全国251处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项目。
十年征程,十年跨越。经过灌区新建改造,全国灌区净增有效灌溉面积7200多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3亿亩,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