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应把好谣言传播的第一道“关口”

2011年11月02日17:2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周继坚

网络谣言大行其道,提供信息传播平台的网站难辞其咎。

一段时间以来,“绝症男子杀死八名村官”、“女官员携巨款出逃国外”、“某领导妙评高尔夫”……一个接一个“爆炸性消息”在网络上蹿红,引起众多网民关注和跟帖。针对网民关切,相关组织部门迅速展开调查,却发现这些消息不过是彻头彻尾的谣言。

网络谣言的泛滥值得警惕。事实上,真和伪的较量每天都在网络上进行。能否及时发现谣言、把好谣言传播的第一道 “关口”,越来越成为考验网站管理的一项挑战。

网络谣言面目各异,但其炮制手法却如出一辙:从内容上看,网络谣言往往是对真实信息进行拼接和歪曲,以“官员”、“金钱”等标签化信息刺激网民眼球,引起网民猜测;从形式上看,网络谣言主要借助论坛、帖吧、即时通讯工具等网络平台进行扩散,诱导网民跟帖和转载,形成声势,进而吸引新闻媒体跟进报道。

网络谣言滋生、传播、扩散的整个过程,几乎都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网络谣言兴风作浪,看中的是网络强大的传播威力。如果网站论坛、通讯平台,都能在第一时间将谣言清理干净,谣言的传播也就失去了通道。

然而,一些网站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却对造谣传谣的行为视而不见、放任自流;一些商业网站为了扩张业务,抢占市场,也对一些新产品疏于管理、对谣言反应迟缓;一些网站的从业人员为了个人利益,甚至为谣言的制造者提供帮助,助长谣言流布。这些都为谣言的发酵蔓延提供了便利,也严重损害了广大网民的权益和互联网行业的公信力。

特别是,一些网站论坛、小网站为了迅速扩大知名度,聚集人气,不惜凭空制造噱头,大肆参与造谣传谣,甚至走“炒作路线”来扩张业务;一些机构和个人则利用网络发帖的匿名性和“零成本”,在网络上恶意诽谤他人、谋取个人私利、扰乱社会秩序。凡此种种,无一不在践踏网络空间的法律和道德底线。

谣言是社会的毒瘤,网络谣言因其传播更快更广,危害也更大。各种似是而非、危言耸听的谣言充斥网络空间,不仅给当事人带来工作、生活上的压力,也给广大网民获取信息带来困扰。更为重要的是,网络谣言一旦泛滥开来,将使人们失去对网络、对他人的信任,其结果必然导致“老不信”的心理暗示,导致“无限质疑”的思维惯性,进而严重破坏社会诚信、加剧社会隔膜、增加社会运行成本。

网络是公共信息平台,也是公共文化平台,倡导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能没有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文化。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这对于各家网站而言,都能产生具体而微的启示,那就是:守法、负责、创新。

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互联网行业的自律。只有从源头上把住谣言滋生起祸的入口,才能从根本上消减网络谣言。首先,加强商业网站的自律至为关键,相关企业应当将社会责任融入日常管理和企业文化,内化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其次,应加强对网站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强化其职业准则和责任意识;此外,还应完善对商业网站的外部监督和考核机制,对那些参与造谣传谣的网站,一定要追究其法律责任,绝不姑息。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