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5点,五星红旗在本届奥运会上第23次升起,美丽女孩曹磊把“金镶玉”放在唇边久久地亲吻。电视机旁,曹磊的父亲百感交集。在过去的两个月,他独自承受着丧妻之痛,为了紧紧守住这个秘密,他谢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生怕妻子离去的消息一不小心传到正在备战奥运的女儿那里。
因为父亲也练过举重,曹磊一直希望自己能夺回一枚奥运金牌挂在父母的脖子上。在旁人眼里,她对举重太痴迷了。为了奥运,曹磊很久没有回过家,连母亲最后一面也没见到。今天,曹磊的父亲关了手机,安静地守在电视机前,心乱如麻,既在期盼女儿夺金的瞬间,又在盘算着,等女儿凯旋,如何让她接受母亲离开的事实。
曹磊的父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念叨了几次,这段时间对自己来说是“相当煎熬”的,现在他只希望女儿回家后能一起度过平静的时光。
“金牌最想献给谁?”最近,一家机构做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体育明星都在“家人”那个选项下画了钩,那些事业上最黯淡的日子总是和父母一起撑过来的。
女子双向飞碟冠军、意大利的卡伊内罗就用她夺金后的大呼小叫诠释了这个选项。在夺得冠军后的几秒钟内,她冲到观众席上,大声地喊:“我的家人都在哪里?”她的父亲和叔叔不顾一切地冲到看台中央的贵宾席上,向卡伊内罗疯狂地呼喊。
卡伊内罗一家在雨里激情拥抱,此后这个30岁的姑娘去看台上的电视转播席接受意大利国家电视台采访,她的家人也都涌过去,要听清世界冠军的每一句话。
如果菲尔普斯参加了这项调查,相信他也会选择家人。
在菲尔普斯已经的6个夺金瞬间,每次钻出水面,他都会寻找妈妈的面孔,几乎所有的电视转播都记录了这些细节。在登上领奖台的前后,这个帅气的80后男孩几乎都会奔向看台亲吻母亲,而狂热的菲迷们也借机认识了“菲妈”——来自美国一所中学的黛比老师。
“菲妈”的话证实了这位母亲对儿子一直以来的牵肠挂肚,她说,她觉得自己每次看比赛都比儿子紧张,手心里都是汗。
其实就在今天,有好几位金牌得主都不约而同地对媒体说,军功章有父母的一半,尽管这已经是个很俗套的句子,但在他们闪烁的泪光中,人们依然能被这种金牌光芒背后的细腻亲情所感动。
今天的体操女子全能冠军、美国选手柳金说,其实父母才是这场比赛最大的赢家。柳金父母是典型的慈母严父,严厉的父亲就是她的教练,她已经记不清,多少次从平衡木上掉下来后,又在父亲的喝斥声中站起来,而母亲总是在她委屈的哭声中安慰鼓励她再接再厉。柳金今天说,她一定要告诉媒体,是母亲陪她度过最艰苦的时光。
几天前,10米气步枪赛场上的最后一声枪响,结束了人口大国印度在奥运会上个人项目金牌为零的历史,也让人们记住了阿比纳夫·宾德拉这个名字。而人们不知道的是,他的夺金之路确实是老爸用金钱给他铺就的。
这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印度青年拥有MBA学历,从商的父亲给他在家的农场里建了一个世界一流的射击训练场,还配备了私人教练。
在印度,由于缺乏现代体育管理机制,体育环境和基础设施不足,政府投入有限,国民普遍对体育项目并不看重。很少有印度家庭愿意让子女从事既“费钱费力”又“难有作为”的体育运动。然而,宾德拉的父母却一直在斥巨资支持自己孩子的惟一爱好——射击。
当然,世界上大概只有一个宾德拉,大多数奔走在金牌大道上的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甚至是穷人家的孩子,可是他们一样有父母的鼎力支持。他们的父母甚至也不可能到夺金的现场为孩子加油,但他们获得的喜悦却丝毫没有被打折扣。
在女子体操队夺得团体冠军之后,冠军成员江钰源的第一句话是:“现在妈妈不用去讨饭了。”
这话这折射出冠军母亲的多年艰辛。因为体操训练异常艰苦,江钰源曾一度想过放弃,打电话给妈妈欧凤珍,一边哭一边说不想练了。妈妈说:“那好吧,你妈妈没有工作,你不练的话,回来跟妈妈出去讨饭吧。”
家在广州番禺农村的陈燮霞,父母都是农民。10多年前,9岁的陈燮霞被番禺业余体校选中。为省两块钱路费,父亲常常要骑20公里的单车,把女儿送到体校,其后又瞒着家人借钱供女儿训练,前后举债上万元。
网络上曾经有过讨论,要不要曝光冠军们的家庭,其实只要是和父母一起走过的日子都必定是泪水和着欢笑的,值得永远铭记和怀念的,不管是富爸爸,还是穷爸爸。他们所能给予的物质的支持不一样,但亲人的鼓励却是一致的。
体育迷李小姐说,有了父母,冠军们就没什么可畏惧的,因为即使下次失败,爸妈会永远地接受他们。(记者 刘世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