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其实还是那个日本
四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因为日本的援助,“另一个日本”突兀在中国人面前——中国人“对日观”突然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一时间,感谢声铺天盖地,“日本原来不像过去相像的那么糟”,甚至还有人迷惑之前是不是有些地方“冤枉”了日本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在此次地震中对中国的援助的确需要中国人感恩。但如果据此就认为日本发生了“改变”,无疑显得过于肤浅。
这些年来的中日龃龉,从中国方面来讲,是长年以来没有把日本看作是一个应当平等对待的近邻。不积极了解战后日本的发展,没有全面细致地分析在政治世代交替后,日本舆论、日本人的意识、特别是年轻一代政治家的素质变化之果。
有一家中国电视台的“名嘴”,跑到日本转了一趟,发出了一句类似“我们所不了解的日本”的“名言”。可是为什么没有反省一下,怎么会连“一衣带水”的邻邦都会到了“不了解”的地步呢?这么多年,为什么不去了解一下呢?
日本方面又如何呢?根据可以查到的记录,日本NHK电视台最初播放中国节目是1972年1月30日,内容是中国有关第31届世乒赛的纪录片。35年来,据不完全统计,仅NHK就播放过有关中国的节目近5000个。其中包括《丝绸之路》(新老版)《大黄河》《中国—12亿人的改革开放》《始皇帝》《故宫》《变貌中国》《激流中国》等大型连续特别节目330个。
中国媒体的态度,影响了一般国民的对日感情的变化。上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中国人对日本的认识逐渐蜕变为“问罪”先行,反“靖国”先行。诸不知,这正好中了日本极右分子的下怀。他们唯恐中日关系良好,借中国媒体、网络的反日言论,在日本民众中极力煽动反华、厌华情绪,宣传“中国恐怖论”,挑拨中日两国民众的感情。
同时,多年来,我们判读日本,都是以中国人的价值观为标准的。误认为,中国和日本的文化是相同的,是非标准也就应该是一样的。我认为是错的,你也应该认为错。却不知,中日两个民族貌似相近,但各自的文化背景迥然相异。而恰恰是面貌、文字的相像,妨碍了我们认清这一点。日本人也是同样。这就是中日两国民众长期不能互相了解,互相谅解的关键所在。
日本救援队员集体向中国遇难者遗体致哀,感动了中国人,但如果中国人知道日本的死刑执行人员也向死囚犯的尸体默哀,可能反应就会不太一样了。
日本没有变。是我们自己变了。之前,中国人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解释日本;现在,“对日观”的大改变,也有很多成分是用自己的价值观过高评价,同样也是误读。助长缺乏根据的“中日关系乐观论”是没有益处的,因为一旦风吹草动,日本的厌华情绪就可能在一夜之间把这些赞词吹得无影无踪。
日本是复杂的,中日关系是多层面的,任何一种“一边倒”的片面、停滞的看法,都不足以反映日本的真实面貌,也不足以应对中日之间的风云变化。(马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