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乡村可持续振兴模式

发布时间:2019-07-12 10:09:55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陈怡平 张义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乡村振兴,模式创新,可持续发展

创新构建可持续水资源综合利用模式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7—9月份,极端降雨会导致严重的水灾。以往的小流域治理以及治沟造地对洪涝缺乏科学运算,遇强降雨时垮坝事故时有发生。例如,2017 年 7 月 25—26 日榆林绥德发生特大强降雨,岔巴沟水库被冲垮。因此,丘陵沟壑区水库设计要以水文学、土壤侵蚀学、侵蚀地貌学为基本理论指导,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中数字地形分析及情景分析相关方法,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治沟造地农业需水量与流域产流当量关系进行研究;同时,要结合历史文献学,在系统论思想指导下,科学设计水库(洪峰期最大蓄水,减少水灾,极度干旱期可以满足农田灌溉水量)与水利灌溉综合配套技术体系。

创新经营模式

虽然延安市治沟造地工程已经完成预期目标,但是约 20% 新造地依然被撂荒,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新造地分配给农户自主经营。因此企业化经营模式是未来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例如,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推行“企业+党支部+基地+贫困户”的乡村振兴模式,统筹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激活土地、劳动力、生态资源等要素。南沟村把全村 22 500 亩撂荒地、沟洼地、滩涂地和山林地进行流转,进行评估定价,成立合作社,设置了土地、人口、村集体、扶贫 4 类股权,入股到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发展公司,公司每年保底给合作社固定分红 60 万元,合作社按占股比例给群众分红,从而盘活了资源,资源变成了资产。通过“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工人),村民入股有分红,务工有工资,经营有收益,2016 年该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 13 148 元。通过创新精准扶贫模式,带动了精准扶贫,有效推动了南沟村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进程。

创新农业种植模式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其他产业的支柱,农村的繁荣与稳定关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与否。由于我国耕地面积人均仅有 1.2 亩,仅为美国人均耕地的 10%、法国的 28.5%、世界人均耕地的 32%。我国过去 10 年粮食持续增加是过量使用化肥带来的效益,但是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因此,农业内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分突出,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功能不平衡,施肥与农业环境需求不平衡,农业化肥不能充分利用,生态功能不能充分发挥。高投入、高消费、高污染的现代工业化农业生产方式解决了人民对粮食数量的基本需求,但是新的矛盾重新产生,人民对健康绿色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目前,急需探索生态农业模式,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促进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保障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例如,2017 年安徽桐城市南山种植合作社构建的“稻鸭共育”“稻虾连作”的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化肥使用量约 27%,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约 40%。对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来讲,应进一步探索山上果树与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山下设施农业与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减少农药使用量,走出一条绿色有机农业发展道路,增加农业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

<  1  2  3  4  5  6  7  8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