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乡村可持续振兴模式

发布时间:2019-07-12 10:09:55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陈怡平 张义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乡村振兴,模式创新,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由于黄土孔隙度较高,透水性强,具有较高湿陷性,抗冲刷能力差,加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特殊地貌和集中降雨的格局导致严重的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问题,制约着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 47.2 万平方公里,其中侵蚀模数大于 8 000 t km−2a−1,占中国同类面积的 64.95%。自公元 740 年以后,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持续增加,其中1800—1957 年,水土流失导致入黄河泥沙高达 16 亿吨/年。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导致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威胁着黄河下游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而且导致受灾区内耕地肥力下降、加速耕地退化。有报道称,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每年约有 8 吨表土从坡耕地流失,每公顷损失全氮 12—22.5 kg、全磷 22.5 kg、全钾 300 kg 。

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生态环境禀赋相对较差,除了造成生产力下降等经济损失外,还严重影响了该区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投资环境,降低了人类生存生活质量,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研究表明,黄土高原生态与生产系统耦合发展度处于较低水平,其中 62.7% 的县域处于严重失调发展阶段,30.1% 的县域处于轻度失调发展阶段,7.1% 的县域处于低水平协调发展阶段。对于丘陵沟壑区生产与生态耦合度更低,生产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沟壑纵横严重制约了交通发展,导致“见个面面容易,拉个话话难”的悲催景象,从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目前,黄土高原是我国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也是脱贫攻坚难度较大的区域之一。未来如何协调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小康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促进生态系统与经营生产活动、社会系统耦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

<  1  2  3  4  5  6  7  8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