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召:对我国基础研究布局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9-06-24 13:40:3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周光召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周光召,基础研究

带着危机感创新基础研究的布局

对“973 计划”来讲,有一些现在看起来越来越重要的事情,牵扯到环境、生态、农业等。与信息领域研究不一样,这些领域需要很厚重的积累,需要坚持不懈地、逐步地往前发展。尽管如此,这些方面的创新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比如农业,农业本身对中国的经济非常重要,没有饭吃带来的后果是不能想像的。怎样才能发展出一个高效、优质的粮食品种,能够支撑中国将来达到养活 14 亿人口的能力,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中国将面临极度的危险。有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展了,花钱去买粮食就可以了;但实际的问题是,即使花了很多钱,又能不能彻底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呢?我想这仍然要打一个问号。

中国的农业现在已经超负荷运转,每年可以生产出多少粮食暂且不论,仅多生产粮食所造成的一些其他后果恐怕也是很难负担的。比如,现在粮食增产主要是靠增加肥料等,这对环境和生态本身所造成的副作用越来越大。这在一定的时间就会到达临界点,届时用再多的肥料也不会增产而只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因而,农业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如果超过了它的负荷范围,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后果,而且这个负荷一定同时又跟生态联系在一起。

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更多地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中国农业的承载力到底怎么样,粮食产量是不是会无限制增加,能增加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会到达极限?我认为这个极限总会一步一步地接近。如果不能承载这个极限,又当以什么方式应对?不知道生态危机会不会发生,如果要发生,什么时候发生?发生的后果会怎么样?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极限,不能无限制加大投入。比如,化肥、农药的极限是什么?我自己的一种感觉是已经快到极限了,这是一种感觉,而一旦到达这种极限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当然,我们面临的种种问题,一定会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但是,过程中不能掉以轻心,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负担。我们在很多问题上要有一定的危机感,要认识到什么样的事情都会有极限,而事物发展到某种程度就会出现无法想象的某种结果,要有防止某些事情发生的敏锐性。

       今天就讲到这里,一方面“973 计划”确实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另一方面,我们现在必须要保持警惕,要有危机感。(根据2011年11月15日在第五届“973计划”专家顾问组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录音整理。第五届“973计划”专家顾问组由47位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的科学家组成,其中周光召任荣誉组长,徐冠华任组长,陈佳洱、林泉、朱道本任副组长。本文经徐冠华院士审定。《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周光召 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主要从事高能物理、核武器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战略核武器的研究设计方面做了大量重要工作,为中国物理学研究、国防科技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当选为美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

 

<  1  2  3  4  5  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