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在问题
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但畜禽养殖主体仍是中小规模的养殖户,总体机械化水平不高,畜禽养殖的机械化率尚不到 1/3,尤其是智能养殖技术与装备尚处于起步阶段。畜禽养殖环境调控、精准饲喂、清洁型自动清粪、畜禽健康识别与预警等信息化智能养殖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并且成本较高,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技术装备。畜禽养殖环境与设施装备技术对畜禽健康养殖产业支撑不足是影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因此,提升养殖智能装备技术与解决畜禽生物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产品质量问题及饲料资源浪费问题密切相关。我国养殖环境控制及智能养殖设备技术的主要瓶颈有 3 个。
缺乏畜禽智能养殖创新团队,智能养殖装备技术落后。养殖发达国家正快速推进智能化养殖技术,形成了系列成套的养殖装备,并逐步开始应用智慧畜牧业技术提升畜禽健康、生产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智能养殖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相应的人才团队、技术和装备支撑,智能养殖主要依托于引进国外技术装备,投入成本高,并且引进的装备技术多为国外 20 世纪 90 年代应用的技术(目前这些技术模式已在发达国家淘汰);同时,由于畜禽养殖的智能化控制软件因其源程序不开放,控制模型不能根据用户当地情况的变化而进行调整或自行改进,难以建立畜禽场自身有效的数据库。此外,我国各地的自然气候条件与技术引进国差异较大,不改造最终也都是难以直接适用。照此下去,预计到 2025 年欧美发达国家的畜牧业就已经基本实现福利养殖技术的转型升级,我国的畜禽养殖装备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可能又被拉大到 25 年以上。
畜禽智能养殖标准化体系缺乏。目前,针对畜禽智能化养殖装备及产品研发的企业及相关产品增加迅速,但同类型的产品毫无规范可言,基本上处于相互模仿阶段,缺乏专业的行业指导。同时,畜禽养殖过程中缺乏智能环境调控、智能辨识、智能饲养的标准化体系,不能实现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并智能调控相应养殖装备,达到最佳环境、健康水平或者生产性能的目的。
畜牧环境调控与智能化养殖装备科技成果转化滞后。目前国内畜禽智能化养殖装备技术的研究基本还停留在科研试验层面,在智能感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精准化方面跟不上,智能养殖装备技术与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养殖模式、不同养殖规模的标准化圈舍设计、养殖工艺参数不配套,导致养殖工艺-设施设备-环境控制技术不匹配,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力度明显滞后,这就使得先进的养殖理念、养殖方式得不到很好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