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政策体系 保障合成生物学科技与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8-11-16 17:13:48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刘晓 曾艳 王力为等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合成生物学,政策体系,治理体系

促进合成生物相关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面对合成生物学这样高度融合的未来技术,需要从前瞻性规划、战略型引导、重点投入、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技术平台建设以及产学研创新价值链建设等多层面进行综合的考虑。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合成生物学科技与产业的发展,根据我国合成生物学的实际发展情况与国情,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科技、产业发展路线图。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加强战略研究和顶层设计,制定我国合成生物学科技、产业发展路线图。确定战略方向和重点突破点,实现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从工程平台建设到产品开发、产业转化的多层次、分阶段的快速与稳定发展。结合国际研究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开展前沿探索与关键技术研发,争取更多的原创性成果,形成我国在合成生物学科技领域更多国际领跑的方向,支撑战略性新兴生物产业的发展。强化合成生物技术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平台和数据库建设,建立专业性、集成性、开放共享的基础设施。构建平台化支撑、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行的科技创新模式,完善以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为导向的、适应不同性质研究主体、研究方向的评估体系。以政策鼓励企业利用颠覆性技术,推动研发、资本、产业等要素的融合,促进战略性新兴生物产业的发展。

明确规范原则,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对合成生物学相关技术和产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评估,梳理现有管理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漏洞和空白。针对合成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特点,明确相应的主管部门,厘清责权,建立科学、理性、有效、可行的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研发、生产、应用各环节以及与其衔接的配套政策和规范体系。加强合成生物学知识产权(包括标准化)保护与管理,促进资源开放共享;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研究制定技术/科学标准、环境/安全标准、过程可重复的计量标准等,并加强与国际标准机构的交流合作。明确新产品的申报与审批路径(责任部门),建立市场准入规范,统一准入标准和审查制度,推动更多的新产品进入市场。

重视学科和教育体系建设,培养跨学科人才队伍。根据学科交叉的需要,精心设计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计划,在生命科学的课程中充分体现相关的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和工程的概念和案例,传授“会聚”研究的理念和方法,为合成生物学创新人才的成长夯实多学科专业基础。支持本科生、研究生、研究人员和教职员工的跨学科教育和培训,通过协同多方教育资源,逐步建立系统的合成生物学跨学科培训体系。结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系列人才工程,积极引进人才,重点培养一批战略科学家、技术创新人才、工程开发人才。倡导跨学科的团队合作,培育造就高水平的研究梯队。

加强风险评估和监管,建设科学传播平台。大力开展合成生物学相关的伦理、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问题研究,支持相关技术安全风险的理论、方法研究,健全技术指南和指导性文件,完善安全评估和评审制度。了解我国公众对合成生物学的认知与可接受性,以及相应的科普需求,通过专业的传播队伍,建立公众理解与科学传播平台,营造理性的科学文化;通过科学有序的舆论导向,引导社会对合成生物学技术的认知与理解,促进合成生物学科技及其产业与社会应用的健康发展。(作者:刘晓,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院);曾艳,中国科学院 科技促进发展局;王力为,中国科学院 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周光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熊燕,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  1  2  3  4  5  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