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政策体系 保障合成生物学科技与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8-11-16 17:13:48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刘晓 曾艳 王力为等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合成生物学,政策体系,治理体系

促进跨学科人才队伍建设的教育与培训

合成生物学的会聚发展模式,需要创新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研究队伍的构成要形成立足于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和梯队,同时强调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结合。iGEM 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正逐渐被全世界公众熟知的合成生物学相关竞赛,其主要目的就是利用标准生物元件设计、构建和测试具有创新性和多样化的全新生物系统。iGEM 吸引了全球众多高校乃至中学的学生团队参与,参赛队伍逐年增多,已由 2004 年的 5 支增加至 2017 年的 313 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优化,iGEM 不仅不断实践和完善了合成生物学的思想、策略、技术及工具系统,同时也为未来培养了年轻的合成生物学家,并推动着这一新兴学科逐步走向成熟。

随着合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跨学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欧美国家通过实施合成生物学相关的教育计划,逐步建立合成生物学的学科教育体系。例如,MIT 不仅开设了整合多个学科的研究生课程,还设立了针对高中生的合成生物学教育计划。SynBERC 资助的教育计划,不仅面向学生,还有针对教师和面向大众的科普教育计划。英国的伦敦帝国学院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也都开设合成生物学课程。我国高校师生也积极参与 iGEM 活动,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参赛队伍由 2007 年的 4 支增加到 2017 年的 97 支,2017 年我国高校队伍就有 30 支获得金奖。我国的一些高校和研究院所,也开设了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合成生物学相关讲座或课程,并尝试编写适合中国学生的合成生物学教材,为培养学生和提升学生的科研素质搭建平台。

保障健康发展的风险防控与监管

合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为医药卫生、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一方面,人工设计与改造赋予了合成生物超越自然生命体的特殊能力,同时也意味着其有可能产生巨大的破坏性。另一方面,合成生物学相比其他生命科学领域更加注重技术标准的兼容性和数据、材料的共享开放,而兼容度高的技术标准与开放的材料和数据资源增加了生物安全隐患和社会风险,同时也对现有的生物安全政策与法规提出了挑战。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英国皇家学会和美国国家科学院在 2009 年 7 月召开的“合成生物学新兴领域的机遇和挑战”联合会议上,关于合成生物学安全问题的讨论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框架中启动。美国国家生物安全科学咨询委员会(NSABB)在 2010 年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合成生物学面临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在 NSABB 的倡导下,美国政府颁布了《生命科学两用性研究监管政策》,明确对所有接受联邦政府资助的生命科学研究予以定期检查,鉴别两用性研究(DURC)的潜在威胁并实施监管。另外,美国政府还委托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等机构开展“未来生物技术”的监管,以及合成生物学生物防御漏洞等方面的研究和讨论,提出风险评估框架及监管体系。美国 NIH 则对其 2002 年颁布的《涉及重组 DNA 研究的生物安全指南》(简称《NIH 指南》)分别在 2013、2016 年进行修订。新版《NIH 指南》规定,对涉及生物安全的研究,要经过生物安全委员会或生物安全官员的危险评估,制定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后,才可启动研究(表 2)。

除了政府主导的监督和管理,业界也提出了自我监管原则(self-regulatory)。2009 年建立的国际基因合成联盟(IGSC)联合了各大基因合成机构,旨在建立一套标准的流程,对基因/DNA 订单的序列进行筛选,对服务对象进行资格审查,以降低基因合成可能带来的潜在威胁。

<  1  2  3  4  5  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