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9-28 14:13:35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盛夏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科技强国,国际一流科研机构,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治理模式

激发机构内部良性竞争有序发展的健康活力: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应配套科学专业的评估评价制度体系

建立独立专业的评估评价体系是现代化科研创新活动的内在需求。CNRS 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常态化评估评价机制——法国国家科研委员会,实行对科研机构和人员的常态化评估,以确保科研方向的正确性、机构的健康运行以及对人员的有效激励;实行小同行评议和跨学科评议、专业化评议,同时实行成员任期制和名单对外公开,确保人员的公平公正性。

中国科学院目前在院级层面设立了相关学科专家战略咨询委员会,同时也分类建设针对各类项目的院级评审专家库,但机构评估、项目评审和人员评价工作仍然呈现出“任务性”“临时性”特点,尚未形成相对体系化、常态化、专业化的分类评估评价机制。建议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新近出台的《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精神,突出问题导向,尊重科研内在规律,强化评估评价专业化组织建设,完善分类评价制度建设,形成中国科学院特色科技评价体系,提升评价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确保机构和人员良性循环的发展活力。

增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高质量科技供给能力:国际一流科研机构需着力构建产研深度合作制度体系

CNRS 高度重视成果“价值化”,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建立专业化机构、鼓励并帮助科研人员创办企业等,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中国科学院自 2013 年院机关改革起,专门成立科技促进发展局,主要负责国家技术与应用类、重大公益示范类科技任务的策划与管理,促进中国科学院与地方、行业、企业等的科技合作,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从组织领导体系上确保了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科研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建立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 计划),举全院之力建设辐射全国的科技服务网络,建立能使研究所的劳动、知识、技术顺畅转变为社会财富的通道,使科技成果实现价值增值。目前,中国科学院根据国家政策放宽了科研人员创办企业的限制,提升了科研人员成果转化个人受益比例。建议未来中国科学院应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和机构建设,打造成体系、专业化的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体系,同时注重强化科研人员产业化知识技能和政策培训宣介,充分激发各类主体的创业热情。

扩大辐射全球的科研学术国际影响力: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应重视打造面向全球的科技创新合作体系

一流的世界科研机构离不开高水平的国际化程度。目前,从外籍员工占比看,CNRS 为 9.4%,中国科学院仅为 1.44%。从国际合作论文占总论文的比例看,CNRS 为 60%,中国科学院仅为 26%。在整合全球优势科技资源方面,CNRS 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世界科技发达国家开展合作,共建立了 35 个实体混合型研究单元,在全球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大国建立了 8 个代表处,积极推动科技外交战略的落实。中国科学院与智利、巴西、缅甸、肯尼亚、斯里兰卡、泰国建立合作关系,设立了相关研发中心或观测机构;但国际合作网络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实质性合作有待持续深化,尤其是在整合全球最优质的科技资源方面仍需要继续努力。建议未来中国科学院应聚焦顶尖高校和政府科研机构,以高端科技资源整合与高端人才引进作为合作核心,推动在高端人才集聚的国家和地方建设代表处,加快形成海外人才对接网络,推动建设若干境外联合实验室,打造若干全球观测网络,实现对全球最优质科研对象和条件的充分利用。(作者:盛夏 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北京 《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  1  2  3  4  5  6  7  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