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灾害发展趋势与灾害风险

发布时间:2017-10-07 09:26:05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崔鹏 贾洋等  |  责任编辑:马骅
关键词:青藏高原,自然灾害,灾害风险,气候变化,构造运动

青藏高原自然灾害的活动特征及其危害

青藏高原自然灾害总体上表现出:高强度与高频率、突发性、季节性、周期性、群发性和链生性的特点。

高强度与高频率

青藏高原是我国现代构造活动和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自有地震记录以来,在高原内记录到多达 18 次里氏 8 级以上巨大地震和 100 余次里氏 7—7.9 级地震。近 50 年来,青藏高原里氏 7 级以上地震多达 40 余次,历史最高震级达里氏 8.6 级(1950 年察隅地震)。此外,青藏高原周边高强度地震也频频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及社会经济损失。例如,2015 年 4月25日14 时11分,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南坡尼泊尔境内发生里氏 8.1 级地震,震源深度 20 km。地震发生一周内,共造成我国西藏自治区 26 人遇难,3人失踪,856人受伤;大量房屋倒塌和破坏,道路、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及水利等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图 2a)。

突发性

受地震活动和极端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区域内冰湖溃决、冰崩雪崩、泥石流、崩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过程表现为突发性特征。以泥石流为例,其活动的突发性表现在暴发突然,历时短暂,一场泥石流过程从发生到结束一般仅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在流通区的流速可高达 30 m/s 以上。这种突发性使得准确预报预警困难,难以进行有效预防。如 1987 年 7月14日,由于冰川跃动,大约 3.6×105 m3 的冰体脱离冰舌滑入米堆沟光谢错,使得湖水平均上涨 1.4 m 并形成涌浪,导致冰碛堤突然溃决;冰湖排空前后仅持续 2 小时,洪水侵蚀沿途的松散固体物质转化为稀性泥石流,演进迅速。由于没有充分时间进行有效预防,泥石流卷走了沟内的米堆村,冲毁大量农田,同时冲毁了下游 27 km 长的川藏公路路基。

1  2  3  4  5  6  7  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