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建:没有自力更生的精神 扶贫开发就没有灵魂

发布时间: 2016-03-03 10:47:52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佟静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扶贫,脱贫,贫困县,精准扶贫,减贫,范小建

中国网:

地方政府在具体落实金融政策,包括制定的时候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范小建:要严格执行小额信贷的限额,额度太大了,有一些强势群体就挤进来了。所以,一定要把额度限制住。比方说指导意见就提出来五万以下,当然很多的地方实际额度如果再往下压一点,可能效果会更好。比如说五户联保的担保机制,所谓的贷女不贷男的一些措施,我觉得这都是有利于穷人。

中国网:五万元的小额贷款,您去过的考察大家都会用来做些什么样的项目?效果如何呢?

范小建:我觉得从我们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的角度来讲,现在大体上在一万元上下,或者是一万元以下的比较多,都是一些小规模的生产活动。一般到了五万元的水平,应该说他开始有了一点发展能力了。

中国网:所以说贷款额度是贫困户根据自己项目的需要申请?

范小建:有些地方是这样的,开始压的低一点,不超过5000元,你的信誉比较好,每次都能够按时还款,就可以适当地提高到一万块钱。像中和农信的小额信贷它就有最高的限额,最高不能超过3万元。实在要贷得更多,就不要再找我了,我就是做扶贫信贷的。

中国网:贫困户借出来的这些钱,都能偿还吗?

范小建:关键在于管理,管理得好,还款的情况还是不错的。

中国网:这些管理的责任是金融机构自己的,还是由当地政府来做?

范小建:就是由金融机构自身完善它的管理,这个非常重要。有些政府的干预反而造成了资金呆滞。

中国网:需要金融机构自己逐步地完善贷款机制。

范小建:完善你的贷款机制,比如说五户联保,刚才说贷女不贷男等等,其实贫困群众是很讲信誉的。

中国网:除了政府和社会工作做到位之外,更重要的是贫困人群自己转变思维。“春等救济粮,冬等冬令装,夏炎秋雨不出房”,长期以来在很多西北的贫困地区广泛流传着,作为扶贫专家多年来您也走访过了全国多个贫困地区,对于这样的说法,您有哪些切身的感受呢?

如何引导贫困农民转变“等、靠、要”的思想,打破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固有文化对当地农民发展的桎梏呢?

范小建:如果没有自力更生的精神,扶贫开发就没有灵魂。那就是一种单纯的救济,在现在的情况下,特别是层层都签订了责任状,制定了进度表,出现了一种争先恐后脱贫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特别要注意防止急于求成。脱贫的任务压到各级党和政府了,就特别着急,就想了一系列的办法和手段。往往就忽略了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时候急于求成,有可能促成群众更多的“等、靠、要”,你们着急他就不着急了。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任务多急,我觉得都需要高度地重视群众自力更生的精神。要特别重视群众的动员和参与,只有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够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够让群众更多一些认同感、获得感的一个关键就是走群众路线。

中国网:在具体的执行当中,有哪些好的建议,如何提高群众自主性、自发性?

范小建:过去我们在落实扶贫资金和项目的过程当中,有一种所谓“豆决”的办法。大家感觉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能够争取到的资源又很有限,这种情况不是由少数领导说了算,要干什么?不干什么?而是要动员群众开会,大家说我们有多少问题要解决?而现在就这点钱,我们到底干什么?不干什么?当然意见就不容易集中,在这种情况下就是投票。群众投票很简单,摆上几件事放桌上,每个人手里头有一把豆子,或者有一把米,有几个土豆都可以,你同意做哪件事情就往这投一票,就用你的豆子,用你的土豆去投一票。最后,哪几个问题集中大家的豆子最多,最后就干哪几件事。这样有一个动员群众统一思想的过程,有限的资金就来做好这几件事,这样群众就发动起来了。即便可能由于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有些事情不一定做得很好,群众也会买帐的。因为他参与了,这个很重要。但如果说完全忽略了群众主体地位,可能你把同样一件事情做下来了,他不一定买帐。

中国网:对,我们在具体的落实工作机制当中,要充分发挥群众的自主性?

范小建:对,这一点非常重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