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发展能力陷阱:中国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启示/全文

2016年01月21日09:4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中国 千年发展目标 能力陷阱 启示 北师大

 

二、推动发展的机制创新

中国有效的利用了其独特的政府组织和管理体系,并建立了很多机制。这些既有助于推动和协调发展,又能调动资源以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2.1 将发展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体系

建立激励机制,确保各级政府能将资源投入到发展目标中,是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除了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机制外,将发展目标纳入到各级党政领导的考核中,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中国的政策制定以中央政府为主,而政策执行则以地方政府为主;同时,各级干部的任命和考核则主要由上一级政府来决定,这就使得纳入干部考核体系成为各级政府实施发展目标的重要激励机制。

2.2将千年发展计划目标嵌入中国独特的组织系统

在中国的组织系统中,各级各类组织中都建立了党组织,如政府、立法机构(人大),人民政协、政府所属的社会团体、基层社会组织、社区、国有企业,乃至许多民营企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一直到乡镇一级,都包括很多部门,如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在每一行政层级,相应地设有人大、人民政协,以及工会、妇联等政府所属的社会团体。这些社会团体拥有资金、人力资源、网络和其他资源。借助国务院扶贫办等跨部门机构的协调,这些政治、经济和社会体系被组织和动员起来,参与到为发展而进行的努力。

中国的跨部门协调机构 大致分为协调,领导和实施这三大类。 。这些机构所要应对的问题,决定了该机构是常设性的,还是阶段性或称之为临时性的。设在国务院的扶贫开发办公室,拥有业务预算和专职工作人员。它是一个常设性的跨部门协调机构的例子。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是阶段性临时性跨部门协调机构的一个例子。一旦任务完成后,协调委员会解散。这些机构是问题驱动的,它们大多由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或副总理领导。这些跨部门的协调机构有权力进行跨部门和机构的协调,集中资源,解决具体问题,确保跨部门政策的实施。前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指出:“通过成立跨部门领导小组来组织实施重大战略任务,是我们党和政府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有效工作方法……在重大决策具体落实和实施过程中,建立跨部门的协调合作机制,有利于减少层级、提高效率”。

在这些跨部门协调机构中,一个常设性的机构是成立于1986年5月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它的任务之一是调动政府机构自身参与扶贫工作。例如在2013年,34个政府机构投资数十亿元专项资金和实物资源用于扶贫,派出了数百名干部到贫困地区地方政府服务,提供了成千上万的发展技能培训课程 。

在2013年,310个中央党政机关派出451位高级干部到贫困地区提供长期服务,调动了21亿现金或物资,组织了6162次贫困地区的走访并促成在这些贫困地区的投资项目。协调的投资总额为53.9亿元。培训了11.6万人,帮助创造了7万个工作岗位,并支持了64500位贫困学生 。

2.3制定支持欠发达地区的政策

随着税收和中央财政能力增强,中央政府加大了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划拨专项资金以满足贫困地区的具体发展需要。在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帮助了创建中国全面覆盖的医疗、义务教育、养老保险、社会救助,以及许多其他社会项目。中国的公共服务,如卫生和教育,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的。例如,2011年,中国在教育上的公共支出总额达到1.68万亿人民币,其中3,269亿来自中央,占19.5%。2013年,中央政府教育支出共3,790亿人民币,其中2,672亿人民币是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剩下的1,118亿人民币是中央本级财政教育支出,主要是用于高等教育。2013年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达2,640亿人民币,其中2,560亿人民币是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 。中央政府制定了转移支付的公式,原则上东部较发达地区得到较少的转移支付或无转移支付,而按政府标准定位为贫困的西部地区会获得更多的转移支付,甚至得到对其公共服务的完全资助。除了转移支付,中央财政的直接支出也向贫困地区倾斜。

在2013年,中央政府扶贫专项资金达394亿人民币,而地方政府扶贫专项资金为208亿人民币。这些资金用于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在公共服务方面,教育部支出120亿人民币来资助贫困学生,支出318亿人民币支持学校改善办学设施。交通部支出481亿用于修建通往贫困村的公路。文化部投入8200万人民币建设图书室。卫生部投入3.588亿人民币用于营养及其他卫生服务,使131万儿童受益。国土资源部支出了42.5亿人民币用于保护饮用水 。

2.4国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机制

这类似于国际发展的融资机制,但用于实现国内的发展目标。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差距,中国政府推动了一项政策,鼓励相对富裕的东部地区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形成互惠互利、相互支持的关系。中央政府要求富裕地区输出现金、商品、技术和人力资源来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这被认为是地区发展策略 。在1990年2月,前高级领导人邓小平面临沿海地区快速发展和中国东部地区增长缓慢的挑战时说道:“沿海如何帮助内地,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由沿海一个省包内地一个省或两个省,也不要一下子负担太重。开始时可以做某些技术转让。 ”这奠定了关于区域发展的对口支援政策的基础。1996年,中央政府要求发达地区要与欠发达地区以各种方式结对子,例如连接市场、人力资源和商业发展。对口支援政策的形成和制定是在四个指导原则之下: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建立长期的合作和协作关系、实现共同发展。对口支援被成功应用于2012年四川省大地震的恢复和重建,并用于帮助因“三峡大坝”建设造成的移民的生活。2014年7月30日,中国政府颁布了《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合作规划(2014-2020年)》 。在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以外,对口支援调动了地方政府资源和组织资源。例如,学校和医院之间的对口支援能帮助解决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

对口支援是高度组织化和体系化的,在各级政府中设有协调办公室。协调工作的目标是带动贫困地区,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的人们提供更多的资源,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 。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提供现金,并在卫生,教育,业务技能,社会发展等方面提供培训项目等等。在实践中,这种对口支援可以帮助发达地区政府和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协调资源,利用技术、信息、劳动力等比较优势促进协同发展。

在2013年,18个发达省市提供了11.8亿人民币支持贫困地区。其中39.5%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4.1%用于工业发展,16.7%用于教育,9%用于医疗卫生。此外,这些发达地区的政府动员捐款1.5亿元人民币,签订了2,756项合作合同,调动了5,608亿人民币私人投资,举办488次培训,并提供了21万个就业岗位,从而带来了35.9亿人民币的汇款额 。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