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十条”勾勒水生态文明建设路线图

发布时间: 2015-04-23 08:59:17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杨朝霞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水十条 水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 排污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近日,备受瞩目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正式出台。这份计划起始于2013年4月,先后经历了准备、编制、征求意见和报批4个阶段,总计6次征求中共中央及国务院34个部门和单位意见,两次征求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意见,3次组织专题调研,前后历时近两年,30易其稿。这是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之后,我国污染防治领域又一项重大的纲领性文件,为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水生态文明建设勾勒了一幅清晰明了的路线图,必将对我国推进整个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意义重大。

突出了用水文明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等古文明无一不发源于水源丰沛、森林茂密、生态良好的地区。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印度文明后来均因生态环境遭到毁坏而导致了文明的衰落或中心的转移,其辉煌与灿烂化为了漫天黄沙,被湮没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

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要义是文明。文明是一个与野蛮相对的范畴,是指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所有积极成果,代表了人类社会整体的进步和开化状态。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为准确地认识水、公平地分配水、科学地利用水、有效地保护水而进行不懈的探索和奋斗。

“水十条”从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节约保护水资源、强化科技支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加强水环境管理、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共十个方面提出了共35款76项、238条具体措施,对文明用水和全面护水等方面作出了高瞻远瞩和条分缕析的规定,代表了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最新和最高成就。

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根本立场

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立场是以人为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要以环境本身为终极目标,坚持“生态中心主义”甚至极端“环保主义”杜绝一切利益平衡搞环境至上,而是以保障公民环境权益、维护环境正义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目标,以不断满足人们对自然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正当利益需求为宗旨。

对此,“水十条”指出,“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贯彻“安全、清洁、健康”方针,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严格落实赔偿制度,稳妥处置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等等,坚持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立场。不过,十分遗憾的是,“水十条”并没有明确指出公民享有清洁水权、取水权等水环境权益,也未对关于水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救济权作出较为全面的规定,可谓美中不足。

首提生态流量 明确三大核心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有三:一是环境良好,即确保环境质量良好,为人类社会提供适宜的人居环境支持;二是资源永续,即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永续的物质支持;三是生态健康,即维护生态平衡,确保生态系统机体健康,持续发挥生态调节的正常功能。

根据水功能的不同,“水十条”首次将水划分为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这一类型化的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以说是“水十条”最大的亮点。譬如,对于水环境而言,“水十条”提出要强化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深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格环境风险控制,全面推行排污许可;对于水资源而言,提出要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科学保护水资源;对于水生态而言,提出要保护水和湿地生态系统,加强河湖水生态和海洋生态保护等。须特别肯定的是,“水十条”首次提出了生态流量这一概念,指出要将生态流量(水位)作为流域水量调度的重要参考,加强江河湖库水量调度管理,维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重点保障枯水期生态基流,这对于扭转我国“重污染防治和资源保护,轻生态保育”的不均衡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科学治污 强调调整产业结构

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是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要否定发展,要求我们放弃工业文明和生活富裕,乃至回归原始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仍然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是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布局、规模、方式和速度应当与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生态状况相适应,科学地实现发展。因为,只有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类自由的增长。

为促进科学发展,“水十条”强调要调整产业结构,依法淘汰落后产能,施行区域限批;以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严格产业的环境准入;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和以水定产,合理确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切实优化空间布局;推动污染企业退出,城市建成区内现有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印染、原料药制造、化工等污染较重的企业应有序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积极保护生态空间,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应保留一定比例的水域面积,土地开发利用应留足河道、湖泊和滨海地带的管理和保护范围;推进循环经济,加强工业水循环利用,促进再生水利用,推动海水利用。针对农业发展问题,“水十条”还专门指出,要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和机具,调整种植业结构与布局。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便是很好的诠释。例如,近年来,贵阳市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为保护生态,2009年拒绝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求的项目289个,涉及资金300多亿元,真正践行了科学发展的战略,遵循了生态文明的准则。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