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金融运行与2015年展望

发布时间: 2014-11-19 09:09:46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李若愚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金融 货币 资金 融资 经济

3.搭配使用各种短期流动性调节手段,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平稳、适度

新增外汇占款趋势性减少与银行负债市场化程度提高使央行在基础货币投放和银行体系流动性调控方面掌握了主动权。未来应根据外汇占款增长情况以及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变动情况灵活搭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公开市场操作等常规流动性调节工具,相机使用常备借贷便利(SLF)、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等流动性调节手段,保证基础货币投放合理适度、银行体系流动性平稳充裕、金融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努力将隔夜SHIBOR稳定在2%-3%的水平。

4.构建利率间接调控框架,着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2014年利率调控加快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避免使用直接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一行政性较强的调控手段,而更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更为市场化的手段,调节短期利率,并引导中长期利率联动,最终实现对社会融资成本的调节。央行致力于构建“短期利率走廊+中期政策利率”这一间接利率调控模式,即以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为下限,以正回购、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常备借贷便利(SLF)等利率为上限,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控和引导市场短期利率稳定在上下限构成的目标区间(利率走廊)之内,并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SF)、再贷款利率等作为中期政策性利率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行。2015年利率调控将延续这一模式,继续引导社会融资成本走低。考虑到贷款利率管制完全放开时间尚短,原有的贷款基准利率对商业银行仍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如果经济下行与通缩风险加剧,也可通过直接降息来引导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以降低信贷资金成本,同时释放宽松信号和鼓舞信心。

5.关注中美货币政策差异,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预警

各国经济状况与货币政策取向未来可能进一步分化,尤其是美联储加息可能诱发国际资本“异动”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我国金融调控需要密切跟踪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政策变化,密切观察中美之间货币政策背向而行的影响,通盘考虑国际因素对我国政策效果的影响,全面权衡国际因素对各种政策工具的制约。在美元强势周期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要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和预警,提早进行政策储备,通过加强外汇监管并强化汇率双向波动弹性来增加套利者套汇的难度。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李若愚

   上一页   1   2   3   4   5   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