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濒临灭绝的水生生物 中华鲟江豚居首

发布时间: 2014-09-15 10:34:33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焦梦  |  责任编辑: 焦梦
关键词: 灭绝 水生生物 濒临 中华鲟 繁殖 活化石
  达氏鰉

达氏(dáshìhuáng)

俗名:鳇鱼、黑龙江鳇

学名Husodauricus

英文名:Kalugasturgeon

分类:硬骨鱼纲、鲟形目鲟科

濒危等级:濒危,已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国际CITES 附录Ⅱ。

保护等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分布: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水系,以干流及中游为多,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等有少量分布,国外分布于俄罗斯境内黑龙江上游的石勒碦河,幼鱼也栖息于鄂霍茨克海和鞑靼海峡北部沿海水域,及自日本海至北海道岛北部的水域,近年在鞑靼海峡北部及库页岛西南部水域达氏鳇幼鱼数量显著增加。

生物学特征:

 体形较大,是淡水鱼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为软骨鱼类。口位于头的腹面,较大,似半月形,口前、吻的腹面有触须2对,中间的1对向前。吻呈三角形,比较尖。左右鳃膜相互连接,这是与鲟鱼不同点,是鳇、鲟鱼的分类依据之一。有长吻型和短吻型两种类型。

达氏鳇分为黑龙江河口的种群以及鄂霍茨克海与日本海沿岸淡水水域的种群。 

 达氏鳇为底层、定居性鱼类,常年生活在淡水中,在河道中洄游,喜欢分散活动。成体多栖息在大江的夹心子、江岔等水流缓慢的深水区,很少进入浅水区,多栖息于砾石和砂质底的水域。幼体在河道浅水区及其附属湖泊、泡沼中育肥、生长。

 达氏鳇觅食游动活跃,一年四季觅食,冬季在大江深处越冬,性成熟的个体,在初春开始向产卵场洄游。达氏鳇性情凶猛,为大型的肉食性淡水鱼类。幼体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甲壳类及小鱼、小虾、昆虫幼体等。

受威胁情况:

达氏鳇作为白垩纪时期保存下来的古生物群之一,曾与恐龙在地球上共同生活过,有水中活化石之称,其原始古朴的外形1亿多年来几乎没有改变,具有珍贵的科研价值。

达氏鳇是鲟科鱼类的一种,体型硕大,体重可达1000kg,雌性16~17年,雄性12年成熟,性成熟晚,寿命可达50年以上,因此素有“淡水鱼王”之称。其性情凶猛,属于大型肉食性鱼类。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