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既然《红楼梦》后四十回存在续书问题,那么是否可以重续?俞平伯先生当年提出了“凡书都不可续”的命题,对此诸位有何新看法?
孔庆东:承接前问,即使一部作品本来没有续书现象,他人和后人也可以续之,何况后四十回确实存在着与前八十回不均衡的问题呢?俞平伯先生的“凡书都不可续”,意思是怎么续都不是原作者的意思、原作者的风格,这是一种高境界的学术厘清。但谁又规定续书就是要伪装成原作者呢?
温皓然:就此问题,我非常同意孔老师的观点和智慧。我也不止一次说过,一个人心中的丘壑,除他本人之外,没有任何人可以完全复述得出,描摹得一模一样,即便是其最为亲近的人,也不可能做到。何况是曹雪芹这样一位大师、伟人心中的丘壑,又有谁可能真正描摹得出来呢?但是,我们是否应该换个角度,从更大更广阔处去着眼思考问题呢?曹雪芹为什么要耗费自己毕生的精力,去写这一部小说呢?我个人认为,他看到和经历了人世间太多的丑恶和黑暗,他的心中有太多的血泪伤恨和无奈,他惟有借助文字来聊以自疗、思念或者排遣。古人和今人的区别,从外在来看,不过就是换了一副装束、行头而已,内在的,也无非就是各自时代的制度、观念的差别而已。而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正与邪之间的较量、争斗乃至厮杀,清明灵秀与残忍乖僻之间的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则是这世间万古不变的实相。我们谁都不能否认曹雪芹的伟大与不可逾越,但是,无论他再如何伟大,他也毕竟只是一个人,他所经历的每一件事,绝大部分也都是来源于人世间真实的生活。他的如椽巨笔忠实地为他申述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我们后来的人,又为什么不可以借助自己手中的笔,去大胆地记录自己世界中的爱恨情仇呢?
赵建忠:老一辈红学家俞平伯之所以提出“书不能续”的断言,原因是他认为“凡好的文章,都有个性流露,越是好的,所表现的个性越是活泼泼的。因为如此,所以文章本难续,好的文章更难续。为什么难续呢?作者有他的个性,续书人也有他的个性,万万不能融洽的。不能融洽的思想、情感,和文学的手段,却要勉强去合作一部书,当然是个四不像。故就作者论,不但反对任何人来续他的著作;即是他自己,如环境心境改变了,也不能勉强写完未了的文章。这是从事文艺者应具的诚实”。在此理论基础上,俞先生还进一步阐述说明了续《红楼梦》,比续别的书,又有特殊的困难,所以就更容易失败。因为“第一,《红楼梦》是文学书,不是学术的论文,不能仅以面目符合为满足。第二,《红楼梦》是写实的作品,如续书人没有相似的环境、性情,虽极聪明,极审慎也不能胜任”。总体而言,这番话还是深中肯綮并大体符合续书创作实际的,可以说是深谙创作三昧同时又熟悉红学状况的甘苦之言。然而,续书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屡见不鲜的重要现象,而且确实也有过成功的个案。晚清的金松岑(天羽)撰写了一部小说的前6回,后转手曾朴去续写,最后完成的作品很不错,这就是著名谴责小说《孽海花》所由来。再有就是《水浒传》的几部续书如陈忱《水浒后传》、青莲室主人《后水浒传》、俞万春《结水浒传》等,在同类续作中堪称翘楚,这在明清小说研究界已成共识。不独我国如此,《飘》的续集在美国出版后亦备受推崇,人们争相购买,以先睹郝思嘉是否与白瑞德团聚。这些情况表明,续书的优劣也是因人而异的,不可一概而论。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温皓然老师说过“作家秉刀斧笔,具菩萨心”,不知怎样才能算得上是秉刀斧笔呢?
温皓然:这是一位优秀作家所必须具备的特质。是老师教不出来的。这是一种天分。正像前人所说的那样:“一张楮纸,三寸毛锥,锐若戈矛,严于斧钺,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写古今悲欢离合,记中外治乱兴亡,从心所欲,信笔而书。敢施造化补救之功,不让《春秋》褒贬之笔。”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请问孔庆东老师,您认为续写《红楼梦》的依据是什么?赵建忠老师在给温皓然老师的《红楼梦》续书写评论文章时,说温续是200年来《红楼梦》续书史上的一部扛鼎之作,请问赵建忠老师您的依据又是什么?
赵建忠:在所有名著的续书中,《红楼梦》续书数量最多,堪称“续书之最”,寻波讨源,续书子群繁衍不息的生命力来自于《红楼梦》强烈的悲剧意蕴——这种悲剧倾覆了人们崇尚圆满的一贯心态。贾宝玉的命运、与相爱之人难以厮守的憾恨,极其强烈地唤醒了世人悯人悲己的情怀和渴望圆满的天性,成为他们重补离恨天、续写《红楼梦》的直接缘起。更重要的是,《红楼梦》包孕之丰厚、思想之深邃,远远超过了中国古代的任何名著,人们称它为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的“全息图像”、中华民族的“文化小说”,的确,它提出的问题太多了,社会的、家庭的、伦理的、婚姻的、道德的、科举的……它吸引着人们试图去解答这些问题,很多人正是在续书中糅进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独特看法。然而,当每部《红楼梦》续书问世后,人们都议论纷纷,总体上看,都可以用鲁迅的一句话概括:“行文造事并逊。”按照当下红学已积淀的文献和初步成果,如果想把《红楼梦》续好,至少有几方面是不能绕行的:第一,《红楼梦》本身内容尤其是第五回判词要深入理解;第二,古本脂评系列的批语应研究透辟;第三,清人有关红学的文献要进行认真梳理和研究。从前的《红楼梦》续书,对上述几方面并没有认真研究或者研究不透,也有的当代作家甚至名作家虽有一定研究但曲解文献;而我经过细读温皓然的续书,发现她在以上几方面都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并且有自己独特的悟性,这就是她能够在续书上超越前人的原因,很不容易!说是200年来《红楼梦》续书史上的扛鼎之作,绝非虚誉。
孔庆东:一部《红楼梦》续写史证明了,每位续写者的依据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是“我注六经”,有的是“六经注我”。但不同之中又有相同,那就是对《红楼梦》前八十回的认真细读和反复沉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