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岭:中国慈善事业发展需做六件事

发布时间: 2014-06-25 08:06:12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王振红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国际公益慈善论坛 公益 慈善 论坛 任玉岭 经济总量 残疾 贫困 脱贫

  

     2014年6月20日,第八届国际公益慈善论坛在北京京西宾馆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人民日报海外版办公室,民政部SOS儿童村协会,国际公益慈善论坛组委会等共同主办,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理事会秘书处承办。论坛的主题是“践行公益,关注民生” 。图为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演讲。记者王振红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王振红)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在近日举行的第八届国际公益慈善论坛上建议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六件事。

第一,强化全民的慈善意识。中国是礼仪之邦,善孝传统悠久,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传统现在变得十分淡薄,明显落后于其他国家,国外很多人的慈善意识非常强,他们把捐助钱物作为一份社会责任。相比之下,中国很多企业家慈善意识远不及外国的一些企业家。

第二,必须改善慈善工作中的权钱交易。金钱至上,必然滋生贪官污吏,导致在各种场合下权钱交易的发生。任玉岭痛心地说,中国的慈善事业在有些情况下,已经变成了交易手段。有的人做慈善事业要求有回报,有的为升官,有的为发财,更有些人专门在某些领导在场的时候表现自己,把要好项目,要好楼盘,甚至要职位作为交换条件。

第三,善款的使用必须更加公开透明。很多企业家都说不是不愿意捐款搞慈善,而是捐款后不知道这些钱到哪里去了。负责募集善款的基金会和协会,需要克服为小团体利益服务的倾向,需要使善款的用途更加公开和透明,更要防止使用过程中出现腐败行为。

第四,中国需要早日出台遗产税。任玉岭回忆说,他80年代初到英国考察时,当时英国的工业部长介绍说英国遗产税是80%,20%留给亲属。任玉岭认为如果有了遗产税,大家的发展都是为了社会,这时候,很多事情就好办了。现在机制问题没解决,大家都在拼命赚钱,拼命为亲属、为子孙找钱,不仅导致人情关系代替了政策,而且也为贿赂腐败埋下了祸根。

第五,设置慈善商店,搞好对被捐物的收集和转运。任玉岭介绍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为了畅通富裕家庭多余的物品,向贫困家庭流动,实现扶贫济困,很多城市都设有慈善商店,一方面为很多人做慈善捐物搭建了平台,另一方面也为城乡贫困人口,对一些物品的急需,开创了新的单元。而中国有些扶贫工作拒绝旧货物、旧衣服的捐助,这不仅不符合物尽其用,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也削弱了扶贫济困的力度,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为了使慈善工作在争取捐助资金的同时,也能争取得到更多货物的捐助,应该提倡和支持慈善机构在各地兴办慈善商店,专门接受物资的捐助。一方面可以用最低廉的价格,卖给城市的穷人,另一方面可以经过加工整合转移到贫困地区,向困难人群捐助,基于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很低,还有两亿人口未能脱贫,应该加大这项工作力度,让更多的城市居民参与慈善事业,参与扶贫济困。

第六,转变发展方式,搞好科学发展。慈善事业的服务对象是贫困人群,但在贫困人群过大的情况下,慈善事业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国家要力争把贫困人口的数量降到最低限度,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搞好科学发展,必须在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行业差距方面狠下功夫。

任玉岭列举了详细数据加以说明:

一是地区差距大。据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统计,2001年中国31个省区市区域差距是1:13,美国50个州的区域差距是1:2,英国16个郡的区域差距是1:1.68,可见中国的地区差距太大了;

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据统计,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率,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1.7:1,90年代中后期的2.5:1,扩大到2003年的3.2:1,差距明显趋于扩大,且大大高于世界银行有关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一般低于1.5:1的水平。世界劳工组织曾经在世界上挑了47个城乡差距大的国家,结果超过2:1的,只有三个国家,中国是其中之一;

三是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在八十年代,日本的贫富差距是1:4.3,美国是1:7.1,中国是1:27。2009年,财政部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达到“高度不平等”状态,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相差了32倍。

任玉岭总结说,由此可见,由于这些差距造成了住房困难的人多,讨钱要饭的人多,留守儿童多,孤寡老人多,给慈善事业的扶贫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任玉岭呼吁,要根本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就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要更加重视区域统筹、城乡统筹。应该把政府省下的钱用于改善民生,这比慈善要来的更快,比慈善捐款要来的更多。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