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中国迎来经济外交热季 谈判沟通消分歧 -嫦娥一号正不断试传照片 将压缩加密 专家称传照片说法不严谨 -公务员招录禁无关门槛 主任科员以下职务上限35岁 录用规定 -尾盘放量上涨 沪指重上5000点 大盘见底后哪些板块值得关注? -亚太薪资涨幅最高国家:中国第四 职工报酬占GDP比重15年降12% -中投公司全球招操盘手 投资黑石浮亏65亿 中铁网上中签率0.54% -央行报告:中国证券市场稳定性有待提高 人民币汇率突破7.4关口 -外资钢铁巨头首控股我钢企 控股达73% 商务部听证强生收购大宝 -中国特殊类型贫困问题仍然突出 富裕群体普遍有五种消费心态 -环保总局:向饮用水源排放剧毒废液最高罚50万 纳米治理水污染
中国迎来经济外交热季 谈判沟通消分歧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1 月 2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国外交并没有因冬日的来临而降低温度。欧元集团“三驾马车”将在下周驶进北京、首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被温家宝总理和福田康夫首相敲定在一周后、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也将在下月中旬拉开序幕……仔细端详这一系列外交活动,无一不与经济二字息息相关,在这个冬季里,中国却步入了经济外交热季。

最先来预热的是欧元集团“三驾马车”代表团,由欧元区财长会议主席容克、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欧盟经济和货币事务专员阿尔穆尼亚组成的代表团将与中国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的官员进行会晤。有消息说“代表团将与中方就中欧经济金融合作深入交换意见。”

有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问题将是双方谈判的焦点。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近日针对中欧贸易问题发出警告,称如果中国政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缩小欧盟与中国的贸易逆差,欧盟可能被迫采取反倾销措施,抵制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称,中欧双方在人民币汇率和贸易问题上出现的一些摩擦是在中欧关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可以通过对话和磋商缩小分歧加以解决。

其后,首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将成为中国经济外交的又一个重点。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王新培介绍说,这次经济对话将以“合作共赢和协调发展”为主题,从战略高度探讨如何共同努力构筑经贸领域的战略互惠关系,谋求实现中日经济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奋斗目标。

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机制是今年四月温家宝总理访日期间与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共同商定启动的,机制的主要任务为交流两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跨部门经济合作事宜,探讨合作中相互关切的重大问题和加强在重大地区及国际经济问题上的政策沟通,促进两国更广领域的合作。

有观察家表示,东京和北京必须面对的一个任务是进一步推进它们的“战略互惠关系”,而经济高层对话可以被视为他们推动战略互惠关系的结果,但两国还得把他们的努力转化为切实的成就。

你方唱罢我登场,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率领美国代表团将使本季经济外交的热度升到顶点,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在十二月十二日开启。据悉,此次议题主要包括贸易一体化、经济平衡发展、能源保护、金融业改革、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双边投资等。与前两次相比,这一次美国代表团的阵容更加强大。

舆论普遍认为,一年多来,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取得了众多成果。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中达成的民航协议,扩大了中美之间的客运和货运,为中国和美国企业开放巨大的贸易和投资新途径。本次对话也是成果可期。

各国政治家都知道,通过谈判和沟通解决双方分歧远比贸易战的成本更低。双方并肩作战,共同挑起重担,也共同收获利益。可以看出,在这个经济外交热季里,收获的,不只是中国。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相关文章:
中日关系报告:中日"强强型"关系考验两国外交
专家解读十七大报告中的中国外交新理念
中国与周边国家军事外交加强 互信合作不断增强
中国鼓励企业境外重点投资4大领域 资源类投资将获外交税收支持
中国与非洲启动外交50年 中国免除债务109亿
中特签订互免外交、公务/官员护照人员签证协定
我国亟须制定能源外交战略 不会动用外储买石油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亟须制定能源外交战略
图片新闻:
A股总市值"缩水"4.8万亿元 市盈率、股价显著下降 权重股砸大盘
第三亚欧大陆桥以广东沿海港口为起点 跨21国 长1.5万公里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20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大全/ 考研资讯大全
· 中国“嫦娥一号”探月
· 中国减灾救灾行动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农业投资政策及项目
·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报告2007蓝皮书
· 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
更多>>